|
國產大飛機C919,按照1:1比例的客艙模型駕駛室。 |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儘管遇到過困難,C919大型客機研製依然嚴格按計劃和時間節點向前推進,預定2015年底首飛目標不變
仲夏之際,西子湖畔,《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宣貫會召開,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發展將迎來新的歷史契機。為把握《規劃》精髓,解析中國大型客機項目的進展,《瞭望》新聞周刊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彥仲。
三次大討論終成國家意志
《瞭望》:近期,工信部發布了《民用航空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3-2020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由國家發布的民用航空工業發展規劃。請問《規劃》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張彥仲:要準確把握《規劃》制定的背景和目的,我們不妨從歷史的維度入手。航空工業是一個高科技產業,也是國家戰略性產業。如今,這已然成為一種共識。然而,這種共識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過程。在歷史上,對於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問題有過三次大討論。
第一次討論發生於1956年前後。當時,國家正著手制定12年科學發展規劃(《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這一規劃最初將“噴氣技術”納入重點發展領域。然而,在對規劃進行細化的過程中,有些人認為,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應該集中力量先研製導彈。結果是將“兩彈一星”作為尖端技術優先發展。航空沒有被列入“尖端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