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儘管人滿為患,儘管上個廁所洗個澡也要排隊……但遍布北京的群租客們,無奈中依然堅強的心甘情願。他們多是20多歲的年輕人,最貼切的形容詞是“陽光”。但一位租住在群租地下室的小夥子,卻說自己每天從樓梯走上來,最先不適應的就是“陽光”。
實際上從2009年開始,北京就開始了整治群租房的行動。時隔四年,群租現象依然像石頭背面的苔蘚,見不得光卻大量滋生,清理過後立即死灰復燃。不時刷新的,是媒體大標題中,越來越小的面積擠進越來越多租客的“紀錄”。
近日,北京要求出租房每個房間居住的人數不得超過2人,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但多位專家指出,有需求就有市場,即便拆了現有的,也難保有改頭換面的“新群租”出現。那麼,根治群租亂象,道路究竟在哪裡?
●記者調查
蝸居族夢想未來大宅
“同一屋檐下,大家卻都有戒心”
“在群租的日子裡,我丟過錢、食品和化粧品,卻只能認栽。”來京打工的女孩小田25歲,她說她再也不想過擠在上下鋪床位的“鴿子籠”裡過日子。但面對動輒2000多元的單人房租金,月薪只有3000元出頭的她不得不委曲求全。
小田今年剛換工作,在建外SOHO裡一家小公司當業務員。為了上班能近一些,她從海淀區北洼路搬到了朝陽區勁松。小田說,過去租住的群租房是男女混合,一屋是“男宿舍”,一屋是“女宿舍”,上衛生間、洗澡和晾曬內衣褲都特別不方便。這次搬家她特意挑了一個全租女生的合租房。“不過人還是一樣多,早上上個廁所還要排半天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