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凡高筆法臨摹的古代名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9 09:31:24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假如凡高穿越到中國,並且生活在明朝,這位天才的油畫技法和中國畫構圖混搭,會創作出什麼樣的作品?近日台灣美術史學家徐小虎在北京作學術交流時,展示了一幅今人用凡高的筆法臨摹古代名畫《早春圖》,把這種有趣的猜想變成了可以觀賞的圖像。
 
  實際上,《早春圖》是北宋大畫家郭熙的作品,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徐小虎表示,1000多年來這幅畫多次被清洗、裝裱和補筆,最後一次“整形”大約在明朝的萬歷年間,使得《早春圖》逐漸累積了深厚的明代繪畫特色。那幅以凡高筆法臨摹的《早春圖》,也明顯帶有明代山水畫的構圖樣式和氣氛。
 
  這幅臨摹作品創作於2008年,畫面上山被畫成青綠色,顯得生機盎然,山脈在畫面中心蔓延而上,繚繞著淡淡的雲霧,一直延伸到無邊的天空中,山體漸變成天藍色,天空中雲卷雲舒,畫家用卷曲的線條表現雲霧的流變。山間有金碧輝煌的樓閣,水上有劃著小船的漁人,而從山上傾瀉而下的溪流,不僅與上升的山勢相呼應,而且襯托出大山連綿而扭動的趣味。這是一幅充滿活力與動感的油畫,充盈著畫家的飽滿情感,很容易讓人想起凡高的《星空》、《麥田與鴉群》和《鳶尾花》等名作。有趣的是,油畫家還臨摹了《早春圖》上的中國書法和印章。
 
  “宋代繪畫表現深沉的宇宙觀,山是有神性的;而明代繪畫中則更張揚人性,山上往往有氣派的樓閣,以表現人的存在。凡高是後印象派畫家,作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從這一點來說,這幅臨摹的油畫沒有反映出北宋那雄壯浩然之氣,但卻明顯地反射了明朝晚期畫家偏愛熱鬧、活潑、充滿情緒的趣味。後人的補筆嚴重地轉變了郭熙巨作的精神本質”,徐小虎說。北宋的山水畫典型構圖正如著名的《溪山行旅圖》所表現的那樣,一座巨山占據畫面的中心位置,氣勢雄強,莊嚴得讓人肅然起敬,大山的前景和中景則是俯視和平視角度的小山,而在2米高1米寬的巨大畫面上,人物卻被畫得很小,需要凑近了才看得清,自然的偉大和人的渺小形成強烈的對比,以至於山水成了天地的化身,變得有靈性和神性。事實上,郭熙就曾用君臣來形容主山和小山之間的關係,而西方人站在這樣的繪畫前,也常常會有走進教堂般的肅穆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