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在中國消費者的思維中,進口奶粉或者進口奶源的品質要好於國產奶粉。其實,中國奶業今天正在經歷的信用危機,在許多發達國家的奶業發展史上也曾出現過。19世紀困擾美國紐約幾十年的“泔水奶事件”,50年前日本的“森永砒霜奶粉事件”……都在世界奶業發展史上留下了黑暗的一頁。
由亂到治,異國如何走出危機,成就“國際品質”?
日本:消費者的覺醒改變未來
森永是中國消費者熟知的日系奶粉品牌,日本屈指可數的大型綜合乳製品公司,也是日本奶業史上最嚴重的“砒霜奶粉事件”的當事人。那次事件造成了130人死亡,12344人留下終身疾患。
1955年6月底,一場災難開始悄悄逼近。在日本關西地區,陸續有嬰兒患上一種奇怪的病:突然之間出現腹瀉、發燒、吐奶等現象。剛開始,父母們和醫生都以為是酷暑所致,但後來有記者發現,這些嬰兒有個共同點,即喂養的都是森永嬰兒奶粉。
隨即媒體開始對此事展開長達兩個月的深入調查,結果發現,原來當時森永公司為了提高奶粉的溶解度,在加工過程中摻加了一種名為第二磷酸蘇打的化學製品,這種製品在脫色和再結晶後會生成大量有毒砒霜,會對嬰兒的神經、內臟造成嚴重損害。
此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了軒然大波,恍然大悟的父母們迅速團結起來,自發組成了“森永奶粉被害者同盟全國協會”,開始與森永公司展開談判。
當時的森永公司是日本奶業的龍頭老大,在日本全國的市場份額高達50%以上,面對憤怒的消費者,態度十分強勢。日本政府看到雙方鬧得不可開交,開始介入此事,挑選了幾位專家,組成第三方調查組“五人委員會”。該調查組經“調查”後,認定患者所患疾病與砒霜無關,乃其他疾病所致,並且此次中毒事件不會產生後遺症,並且出台一份還不及消費者賠償要求零頭的調解賠償意見書。
面對這樣的結果,受害家長難以接受,發起了第一嘲抵制森永產品”運動。但因當時日本正值戰敗恢復期,人們都在自求溫飽,無暇他顧,這次抵制運動並沒有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以失敗告終,運動的發起人“森永奶粉被害者同盟全國協會”也隨之被迫解散。不過,受害者們並未就此放棄,隨即又成立了“岡山縣森永奶粉中毒兒童守護會”,開始了長達10餘年的艱難的維權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