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日報:治官需先察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2 13:40:38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制度由人來設計、制定,也由人來執行和遵守,歸根到底是為人服務的。而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制度之下,按制度設定的規程或範圍行事,受制度的激勵或限制。在制度與人的關係中,人是主動因素,也是可變因素,而制度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核心是用制度管人。管住了人,也就管住了權和事。

  《人民日報》近日刊文稱,在我國古代,就有一項以官為對象、以察官治官為主要目標的制度,這就是監察制度。它產生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內容豐富,歷史悠久,連綿兩千餘年,為封建國家的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雖然我國古代監察制度具有歷史的局限性,但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了解我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對於今天的制度建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監察制度的產生與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有密切聯繫。據《史記》記載,戰國時期官僚制度逐漸取代世卿制度,監察制度也隨之產生,出現了執掌監察、整肅百僚的禦史官職。自戰國至晚清,監察制度經歷了兩千餘年的發展歷程。漢武帝時,劃分天下為十三部監察區,每部設部刺史一人,負責監察地方長吏與豪強勢力。唐朝建立一台三院的監察體制,中央設禦史台為最高監察機關,下設三院,分管百官、朝儀、巡按。明朝建立以後,改禦史台為都察院,特別重視禦史巡按地方,將全國劃分為十三道監察區,定期或不定期派禦史巡按監察。清朝在關外肇基階段便建立了都察院,入關以後監察制度基本沿襲明制。
 
  概括起來,監察官的主要職掌有幾點:一是維持朝廷綱紀,確保國家活動得以有序運轉;二是糾彈官邪,即糾舉彈劾違法失職的官吏,維持吏治;三是監察政務,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個監察網絡,幾乎涵蓋國家的各項主要活動,以行政監察與司法監察為主;四是向中央薦舉地方廉吏與人才。監察官員的品級不高,一般為八品官,但可監察地方長吏以及朝官;他們是天子耳目,既可以向地方宣傳朝廷旨意與德化,又可把地方形勢、吏治狀態、農業豐歉等及時上奏朝廷,便於朝廷決策。監察官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約束官吏權力的濫用,通過彈劾違法失職官吏來整肅官僚隊伍,通過巡按地方來溝通朝廷與地方之間的聯繫,是整個國家機器運轉的調解器與平衡器。正因為如此,明太祖說,“中書政之本,都督府掌軍旅,禦史台糾察百司,朝廷紀綱,盡系於此”。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