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削減
在很多人眼裡,央企是“高富帥”單位—工資高、福利好、前程似錦。當陳平還是學生時,他也如此認為,但美好的想象在他進入這座“圍城”後碎了一地。
2011年,研究生畢業後,陳平考入中國移動浙江省某地市級分公司,從事網絡維護工作。兩年裡,他從6崗升至7崗,基本工資漲至每月2000元,加上績效工資,扣除個稅,每月到手4000多元;再加上一萬多的年終獎,這便是他工資的全部。
在這家公司的人事架構裡,8崗及以上屬於領導崗位,依靠提拔與競聘。陳平頂著維護員“最高崗”的天花板,年薪6萬—7萬。用他的話說,“日子還能過,但實在好不到哪裡去。”
此前,剛入職時,單位裡每月還會發幾百塊消費卡,春節、清明和中秋稍多一些,一年到頭總共七八千元,足夠陳平給父親買兩條中華,為母親添幾件衣裳,但今年,這些隱性收入全都淹死在“厲行勤儉節約”的改革浪潮裡。
而僅剩的福利,陳平記得公司每年會往工資卡裡打一兩千元醫藥費,其餘無非是“春天發一包紅豆,夏天又有一包綠豆,等到中秋分一盒月餅,過年時再有點年貨。”
陳平唯一慶幸的是,自己至少還是個正式工。據他觀察,中國移動地市級的公司裡,正式工的比例只有15%—20%,相當部分都是派遣工與聘用工,他們的福利也不好,而且工資更低。
不過,同樣是央企的子公司、同樣兩年工齡,歐陽的生活卻比陳平舒心很多。他是南方電網某沿海分公司的基層職員。這家單位的運行部下設多個巡視維護中心,每個中心配備1名站長、3個值班長以及值班員若干。
歐陽是其中一名值班員,他的月薪並不算高,稅後6000多元。過去,在10月、11月等用電高峰季,他可以拿到3倍的工資,而不久前工資改革後,這種漲幅被控制在30%以內,但過年前後,他有時仍然可以得到雙薪甚至三薪。
此外,他的年終獎為半年的工資,大約4萬,同時還能享受五花八門的福利項目:首先,每逢過節,公司會發過節費,以千為單位,年終另有1萬過年費;此外,還有不定期的購物卡和消費券,“今年少一些,但上半年到手的有五六千元。”
其次,這家單位擁有自己的員工食堂,提供早飯與午餐,同時,每天補貼15元夥食費,“因為食堂的飯菜便宜,飯卡裡的錢通常吃不完。”歐陽透露。
不止如此,公司還每月舉行1—2次文體活動,凡出席者全部有獎,獎金幾百至幾千元不等;而且,公司還以不低的比例為員工繳納補充養老保險費。
類似陳平與歐陽的待遇差異在央企圈裡司空見慣,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中國儲備棉,雖與中石油、中國電信同為央企、同處壟斷行業,但員工的工資和福利與後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壟斷程度較高的企業,員工的工資與福利通常要比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好。同時,這也與歷史沿革有關,比如電力行業自上而下普遍待遇較好,而大多數壟斷行業雖然賺錢,一線職工的收入卻不高。”國企改制重組專家、上海天強管理公司董事長祝波善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而據2008年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財務決算反映,中央企業人均福利費支出為3387元,占工資總額的7%,其中最高的企業人均福利費支出為4.46萬元,占工資總額的26%,而最低只有149元,在工資總額中的占比僅為0.6%,兩者相差近30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