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確定的選址,實際上就是原“中華門”的位置。這個位置處於天安門廣場的中軸線上,使得紀念堂和天安門城樓遙遙相對。又由於毛主席紀念堂的體量相對較小,把它建在人民大會堂和革命歷史博物館兩大建築之間,宛如“眾星捧月”,更加突出了毛主席的偉大形象,更加充分地表達出毛主席紀念堂的重大政治意義。
紀念堂的設計工作與選址工作,幾乎是同步進行的。這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特定地點的周圍環境,制約著建築的形式與布局,因此,專家們在選址的同時,也在研討著各種形式的建築方案。由於時間太緊迫、太寶貴,他們往往是白天到現場勘測,夜晚回來考慮設計方案,駐地的燈光經常徹夜通明。
在最初產生的建築設計方案中,大多繪制的是陵墓形式,有墓有廓,陵寢結合,並以實體為主,基本上沒有柱廊。即使有柱廊,也多採用短而粗的柱墩;有的則以短柱托起大塊方形的花崗石實體,上面覆以黨旗。還有的以延安窑洞或五角星為主題。而在設計瞻仰廳的構思上,大都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經過討論,大家認為這些方案都過於陳舊,不能很好地來體現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光輝一生。
穀牧副總理審閱後指出:在考慮毛主席紀念堂設計方案時,要注意和剝削階級統治者的陵墓建築劃清界限。剝削階級和勞動人民是對立的關係,他們的陵墓建築,總要顯示他們是神聖不侵犯的統治者。因此,從外國的金字塔,到我國的地下宮殿,都給人以陰森壓抑之感。而現在我們是要設計建築一座紀念無產階級革命家光輝一生的紀念堂,它既要莊嚴肅穆、又要雄偉開闊。
顧明也提醒大家:毛主席是我黨我軍我們國家的締造者,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受到全國全世界人民的崇敬與愛戴,要從建築整體來體現。蘇聯的列寧墓以及保加利亞和越南的,都相差不多,上邊是檢閱台、接見廳,這是否合適?我們要有創新,要結合中國歷史,要有時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