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習近平憶舊文章:努力跟群眾打成一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0 10:13:48  


 
  古人鄭闆橋有首詠《竹石》的名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想將之改幾個字,作為我上山下鄉的最深刻體會:“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基層離群眾最近,最能磨煉人。七年多上山下鄉的經曆使我獲益匪淺,同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為成長進步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在團結方面我從小就受到家庭的影響。

  我父親經常給我講團結的道理,要求我們從小就要做講團結和善於團結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話講,就是做每件事不要隻考慮自己願不願意,還要考慮別人願不願意,因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麼事都以自己為主,就是不行的。

  父親講的團結方面的道理,當我們後來生活在集體環境時,體會就很深刻了。

  無論是上寄宿學校,還是下鄉和參加工作,我都深深感到:凡事團結處理得好,工作都能做得比較好;凡事團結處理不好,就都做不好。

  特別是後來上山下鄉到陝北,遠在千里之外,舉目無親,靠的就是團結。

  在這方面自己也有挫折和教訓。在上山下鄉時,我年齡小,又是被形勢所迫下去的,沒有長期觀念,也就沒有注意團結問題。別人下去天天上山幹活,我卻很隨意,老百姓對我印象不好。

  幾個月後我回到北京,又被送到從前的太行山根據地。

  我姨姨、姨父把我媽媽帶出來在這裡參加了革命,他們都是我很尊敬的人。姨父給我講他當年是東北大學學生,“一二.九”以後怎麼開展工作,怎麼到太行山。他說,我們那個時候都找機會往群眾里鑽,你現在不靠群眾靠誰?當然要靠群眾。

  姨姨也講,那時我們都是往老鄉那裡跑,現在你們年輕人,還怕去,這不對!

  何況現在城市也不容易,我們在這兒幹什麼?天天讓人家當作流竄人口?

  當時的國慶節經常要清理“倒流”人口,但清理完後,又不讓我們回去,先關在派出所,一進去就是四五個月。而且關進去不是讓你白坐著,還要讓你幹重體力活,海淀一帶的下水管,都是我們埋的。

  聽了他們的話,回去以後,我就按這個思路努力跟群眾打成一片。一年以後,我跟群眾一起幹活,生活習慣,勞動關也過了。

  群眾見我有所轉變,對我也好起來,到我這串門的人也多了,我那屋子逐漸成了那個地方的中心,時間大概是l970年。每天晚上,老老少少都絡繹不絕地進來。進來後,我就給他們擺書場,講古今中外。他們願意聽城里人侃大山,講他們不懂的事,漸漸地就連支部書記有什麼事都找我商量。

  他說,年輕人見多識廣,比他懂得多。這樣,我在村里有了威信。我那時不過十六七歲,村里幾個老頭有什麼事也都找我商量。

  現在有的作家在作品中把知青寫得很慘,我的感覺並不完全是這樣。我隻是開始時感到慘,但是當我適應了當地的生活,特別是和群眾融為一體時,就感到自己活得很充實。

  我的成長進步起始於陝北。最大的收獲一是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