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重大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6 00:29:15


 
  然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強調與“中國大陸對話取代對抗”的同時,仍然在衝撞大陸的底線。據台灣《聯合報》報導,5月29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作為民進黨主席,他的中國政策立場就是民進黨全代會通過的‘台灣前途決議文’”⑦。並且蘇貞昌在訪問美國時,還帶著民進黨首次提出的,以連結周邊國家包圍大陸為核心內容的《國防藍皮書》,企圖借助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抗衡中國大陸。

  蘇貞昌近期的言行,反映出目前的民進黨不僅沒有看到中美兩國積極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探討新的合作模式對國際格局的重大影響,而且也暴露出民進黨企圖誇大中美兩國之間的分歧,投機取巧的心態。

  國民兩黨不同的成長經歷突顯出民進黨在
  處理台灣內部事務、兩岸關係及對外關係上能力不足

  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現代西方學者G.泰爾朋認為:“對於意識形態的產生所做的解釋和研究,就必須從特定的社會結構、特定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以及特定的社會和其他的社會之關係等等變革的過程出發。正是這些變革,構成了意識形態產生的物質決定因素。”⑧對比分析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到,不同的社會成長環境導致了國民兩黨截然對立的政治理念。

  (一)從大陸到台灣的成長經歷使得國民黨擁有與大陸及國際社會交往互動的豐富經驗

  19世紀末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反對滿清專制統治的社會背景下成立,經歷了複雜多變的國內形勢和國際形勢。對內經歷了兩次國共合作,贏得了八年抗戰;對外與美英蘇等大國積極合作,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並參與創建了聯合國。國民黨退踞台灣,乃至“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國民黨作為執政黨仍然與美日等國際社會保持了密切的非官方聯繫。

  觀察國民黨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儘管現在的國民黨與兩蔣時代的國民黨相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是,作為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政黨,國民黨十分瞭解大陸及國際社會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因此,面對大陸,國民黨能夠在堅持台灣主體性的同時,仍然帶有中國情結,通過“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保持台灣與大陸的法理連結;面對國際社會,國民黨能夠尊重國際社會關於“一個中國”的共識,不衝撞“一個中國”的原則,與美日等國際主流社會的對台政策保持協調立場。這是國民黨執政保持兩岸關係與台海局勢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原因。

  (二)與大陸隔絕的社會環境導致民進黨缺乏與大陸及國際社會交往的成功經驗

  1949年後,台灣與大陸分別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建立了兩套不同的政治、軍事及經濟制度,兩岸長期處於相互隔絕與對立的狀態。台灣與大陸不僅在地理上相互隔絕,互不往來,而且在經濟上自成一體。兩岸社會差異日益擴大,成為兩個互不往來的社會。在上世紀80年代,台灣進入社會轉型階段,隨著黨外反對勢力逐漸發展壯大,1986年9月民進黨成立。2000年民進黨在沒有做好執政準備的情況下,因國民黨的分裂,以不足40%的選票贏得大選,實現了台灣的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作為一個反對黨,長期以抗爭的形式參與台灣的政治,在走上執政舞台需要面對參與和大陸及國際社會的互動時,民進黨的弱點充分暴露:在處理台灣社會內部事務方面飽受爭議,在兩岸關係方面引發了台海危機,在對外關係方面被美國冠以“麻煩製造者”。

  回顧民進黨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民進黨是在兩岸關係處於相互隔絕與對立的歷史時期產生發展起來的政黨。台灣與大陸近60年的隔絕狀態是產生民進黨“台獨”意識的社會基礎。在民進黨的政治生涯中缺乏大陸及國際社會的實踐經驗,更缺乏與國際社會良性互動的經歷。這是導致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存在重大差異的根本原因,也是民進黨無法正確面對兩岸關係,無法正視國際社會“一個中國”共識的根本原因。

  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對於台灣建立良性的政黨競爭及兩岸和平具有重大意義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政黨的本質屬性在於其階級性,必須以政黨的階級利益基礎作為基本標準,而其他標準,只能在階級利益標準的前提下,用於鑒別政黨之間的非本質性的差別。同樣,西方以執政為目標的競爭性政黨也多以社會階層作為政黨區隔的標準。然而,台灣國民兩黨的競爭卻是以國家認同為議題,與通常的政黨競爭相比,台灣的政黨競爭表現出更強的對立性與衝突性,缺乏妥協性。對台灣社會、兩岸關係造成很大的傷害。針對台灣政黨競爭中存在的不正常現象,民進黨部分人士也開始反思。謝長廷提出,“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最好要越來越像,台灣內部國民兩黨的主要差異不應該體現在兩岸政策上。”⑨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接受台灣《聯合報》專訪時也表示,“兩岸政策不要變成台灣的政黨競爭性的議題,大家應該坐下來,好好凝聚兩岸政策的思考。”⑩因此,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將對台灣社會建立良性的政黨競爭及兩岸關係的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一)要明確表明民進黨兩岸政策不轉型就反對其走上執政舞台的立場

  與國民黨的政策論述能力相比,民進黨在兩岸關係、對外政策方面缺乏經驗,但是,作為一個草根性的政黨,民進黨在地方縣市執政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根據台灣競爭力論壇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同舉辦“2013台灣幸福城市大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縣市施政滿意度方面,整體來說,綠營縣市首長的滿意度較高,包括賴清德、陳菊、林聰賢、張花冠、曹啟鴻等都在‘前段班’,僅雲林縣蘇治芬掉落在十名外;十一名之後的縣市首長,幾乎都是藍營執政縣市首長”⑪。近年來台灣《遠見》雜誌的調查結果也有類似的反映。民進黨在2012年再次敗選後,沒有正面檢討兩岸政策,仍然回避“九二共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民進黨希望通過“地方包圍中央”的形式,積累基層民眾的支持,以此獲得2016年的選舉勝利。

  但是,台灣的政治現實並不像民進黨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台灣學者郭正亮指出,“統治正當性的支持力量,除了來自‘人民同意’之外,同時也來自‘國際強權同意’,尤其對小國來說,一旦失去國際支持,就會在國內引發政治連動效應。”⑫因此,民進黨如果在兩岸政策上不能得到大陸的理解,不能得到美國等國際社會的放心,即使民進黨2014年的地方“七合一”選舉有所突破,一旦到了“國家”層面的選舉,涉及到兩岸政策和對外政策,民進黨的弱點就會充分顯露出來。大陸和國際社會應當從維護台海地區穩定的角度,明確表明態度,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做出重大轉型,就反對民進黨重新走上執政舞台。讓民進黨在2016年的“大選”中再失敗一次,將有助於推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發生重大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