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還新在提出了“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公報指出,“通過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這為處理好央地關係,提高科學調控水平指出了路徑。現實中,一方面,由於預算管理尚不夠科學化專業化,因此,善用公共財政的水平,還有待提高。預算管理的粗放,既導致了突擊花錢、搞形象工程等現象的屢生不止,也成為滋生需要改進的八項作風的重要來源。與此同時,隨著公共財政向民生項目的支出比重越來越大,不少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趨於緊張。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徵收“過頭稅”、“過頭費”的亂象。那些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對樓市調控的態度也較為游離。這導致央地兩方面在宏觀調控的步調上,並非總能保持一致。因此,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一方面必須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必須完善稅收制度。除了加大中央向地方轉移支付的力度外,培養地方長期穩定的稅種,改變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尤其重要。只有建立起更科學的央地稅收制度,地方政府事權和財權的統一才有可能,地方政府的施政慣性從注重短平快高向注重長效績效轉變,才有基礎。可以說,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抓住了央地關係的關鍵。
新,還新在對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空前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集中體現了當前發展模式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GDP數據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大氣、江河海洋、土壤土質的大面積惡化。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不僅GDP增長的成果都將被吞噬,而且將影響到當下和未來公眾的基本生存權。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既意味著對此前就已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的繼承,也意味著一系列新的制度優化的開始。
事實上,從今年6月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就已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再也不能以GDP論英雄”。新的制度優化的核心,就是改進現行幹部政績考核體系。此外,具有最大產能的國有企業,也需要在建設生態文明制度中起到帶頭作用。不止一次事例表明,一些國有企業,在貢獻著最多GDP的同時,也成為污染的最大貢獻者。而由於行政級別的限制,由於地方對GDP和財稅、就業的渴求,對於顯見的污染無法監管治理。因此,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還要求對於國企改革的內容,實現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建立現代生態文明理念的雙重推進,以此帶動全社會加入到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進程中來。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是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括性的、方向性的論述。相關的配套改革具體措施,將在今後陸續推出。不過,行政體制、財稅、民生、農村土地、金融、樓市、環境、司法、社會治理、國家安全等諸多方面的改革輪廓已經得以清晰描繪。這是改變中國面貌的又一個重要關鍵節點。新,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視野和路徑,也表明著中國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