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基堯形容如“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喜憂參半。喜的是,十年磨一劍,終見成效;憂的是,“孩子”是否健康,是否經得住歷史檢驗。
他坦言“今天合格不等於以後合格”,如今依然是“一塊大石頭”壓在身上。
回顧往事,張基堯說,工程最大的難處在於利益協調。他能做的是,一靠國家政策、領導支持;二憑一張“老臉”打動各方。
他也曾為丹江口水庫數十萬移民的遷徙而數度落淚,看到一家人跪在祖墳前告別,捧起一抔土裝入小布袋裡帶走時,他說有撕心裂肺之痛。
但他堅持工程的必要性,“我當時曾給溫家寶總理匯報時說,南水北調不是最科學的方案,但是比較合理可行的方案。”
張基堯現在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面對外界對工程投資增加、水質污染、通水延期等種種質疑,他直言個中曲直,更坦陳對工程的諸多擔憂。
三個最大的擔心
南方周末:南水北調通水在即,你最近去實地看過工程狀況嗎?
張基堯:今年(2013年)5月,全國政協組織了一個常委視察團,去了丹江口庫區,我和杜青林副主席看後很有感慨,一直比較擔心的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會不會出現質量問題,現在看來還不錯,大壩加高工程已經通過了國家專家組驗收,未來面臨蓄水驗收和蓄水考驗。
南方周末:相比工程建設,水質的問題更被關注,這次視察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張基堯:一些入庫河流污染情況較以前已有了很大好轉,但我們覺得治理力度還不夠。尤其是湖北十堰直接匯入丹江口水庫的神定河、泗河、強河、劍河和官山河等五條河治理不容樂觀,最糟糕的是神定河。這條河穿過十堰城區後污染嚴重,如果治理不達標,污水入庫就直接污染了水源地。所以,視察團回京後專門給國務院寫了報告,建議對入庫河流“一河一策”加大治理力度。據我了解,國家發改委已經作出了具體部署,要求在明年中線正式通水前治理達標。
南方周末:這麼多年治理都沒達標,最後幾個月就能衝刺實現嗎?
張基堯:確實放心不下。庫區老百姓需要發展,還要致富。受水區需要保證水質持續穩定,所以必須先關停庫區裡的高污染企業,但又要想辦法使庫區老百姓有新的生活來源。這裡的核心問題是經濟發展與水源地保護的矛盾,是處理好眼前與長遠、調水區與受水區的利益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