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上有觀念認為,延遲退休後個人多繳的保險費不如自己去理財,因為要通過領養老金回本會比較難。郝演蘇提出,所謂的回本觀念並不正確。因為除了個人繳費,每人的養老金還有一大部分來源於單位繳費和財政補貼。放棄個人繳費,就等於也放棄了單位繳費和財政補貼的部分。
誰不宜延退?傷病人員
王晶提出,應將延遲退休與彈性退休的做法相結合。她介紹,體力勞動者普遍參加工作早,工作年限通常會長於腦力勞動者。部分人的工作環境不好,勞動強度又大,傷病也多,強制這些人群統一延遲退休,是不完善的做法。她建議可以吸取一些國際做法,例如設置一個35年至40年的基本工齡要求,如果一些體力勞動者或者一些確有傷病的人員已經達到這個工作年限,已無法繼續工作,或者工作也是低效率的,就應該允許其彈性提前退休。這些人群退休後應可拿到一個不低於當地最低養老金水平的基本退休金或者平均退休金。隨後,其還可以繼續享受國家每年提高養老金水平的政策。
誰被提前退?地方職工
面對一些地區發生公務員“被提前退休”的問題,郝演蘇介紹,這種情況並非當前的主流,從整體看也並不是一種普遍現象。對於這種現象的成因,他分析,這與當前國內精兵簡政的政務工作新格局有一定關係。由於公務員系統編制非常嚴格,地方領導為了改變人員超編、人浮於事的問題,可能就會祭出“提前退休”這把雙刃劍。這種舉措確實可以重新在公務員系統引進一些新鮮血液,使人員配置更加合理化。不過,此舉無疑也會引起一些社會觀感不佳等問題。
王晶對此表示,目前公職人員提前退休多是地方做法,缺乏明確的檢查措施和罰則。雖然一些合理的提前退休可以存在,但整體來看,在當前這個我國即將延遲退休年齡的大環境內,對提前退休行為一定要進行更加明確的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