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鄧文龍:客家棟對具有敬天法祖的深刻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5 00:56:19


台灣高雄文藻外語大學副教授鄧文龍。(中評社記者 楊犇堯攝)
  中評社奉化3月25日電(記者 楊犇堯)由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台灣章亞若教育基金會和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清明文化論壇”於22日在奉化舉行。台灣高雄文藻外語大學副教授鄧文龍在論壇上向與會者介紹了“六堆客家棟對”這一微型族譜。

  鄧文龍介紹到,六堆鄉土不是一個“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之精神結合體,祇因其語言、風俗、習慣相同,彼此間有婚姻血統的交流,三百餘年來有同一個歷史,守望相助團結一致而迄今。而從移民史的觀點,客家先民入墾屏東平原,應該是由少數而多數,由點線而至全面性的開發。所以客家人開發屏東平原應該是從明鄭時期肇端,至清初康熙、雍正年間客家先民絡繹不絕入墾屏東平原,以迄乾隆嘉慶年間客家先民全面性開發屏東平原,甚至乾隆年間林氏父子帶領客家先民由下淡水溪上溯荖農溪開發屏東平原東北角而到達美濃、杉林等地。

  鄧文龍指出,一般而言“棟對”是該姓姓的祖先或進士舉人所提的字,其目的是要子孫能夠謹記祖宗言,是祖先對後代的傳承與具體的交流,因此棟對比燈對、堂號、門聯等更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各個姓姓由於原鄉祖籍不同,且祖先對子孫的期許方向不一,故棟對所呈現的文化內涵也不一樣;另外,也可從棟對內容判斷其姓姓及遷徙過程。

  鄧文龍總結,客家夥房的“棟對”具有“敬天法祖”的深刻意義,然而此種時代烙印,隨著時代變遷與古體詩寫作式微,深具客家文化特色的“棟對”,逐漸消失,撫今追昔,此客家珍貴之文化資產值得大家重視、強調與保護。

  (後方支援記者:魚莎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