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臨高縣一中一個高三班有70個學生,50多人考上重點高校,其中4個考上清華北大,創下歷史紀錄。班主任王天鎮說,以往由於省級高中大量擴招,挖走基層優秀生源和教師,貧困地區高中高考都很吃虧:“沒有這些定向招生措施,今年班上這批學生考最好的也只能讀北京郵電大學,根本不可能進清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在城鄉基礎教育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重點高校擴招農村學生是眼下政府使用宏觀調控手段,促進教育公平、機會公平的良好舉措,有助於拓寬農村孩子成材的渠道,推動社會階層合理流動。
出現自卑難適應 基層官員子女爭奪政策優惠
進入重點高校的往屆農村學生,校園生活狀況如何?“中國網事”記者採訪了解到,在不少高校有針對性的照顧下,很多農村學生很快融入大學生活。但一些通過“貧困專項計劃”進入重點高校就讀的學生表示,經歷考上名牌大學的激動與興奮之後,就得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而教育基礎的差距使部分學生很難適應。
山東大學大二學生小王說,他很清楚受“貧困專項計劃”照顧的自己與其他統招入校同學的差距,但即便自己在課後花很多時間補習,要跟上課程進度還是很吃力,尤其是高數、英語方面,“特別是英語口語,一開口就容易被同學笑話。”
來自湖南農村的中國人民大學大二學生小餘說,他去年通過“貧困專項計劃”進入人大後,立刻感受到知識面、綜合素質要比城市孩子差不少,學校社團組織也只參加了書法和籃球兩項,而其他同學大多去了學生會、鋼琴、吉他等社團,“自己很長時間都擺脫不了自卑心態,這是很多貧困地區同學的共同特點。”
同時,一些地方出現的政策執行“走樣”的苗頭也值得警惕。海南一貧困縣高中老師告訴記者,不少重點高校的貧困專項和定向招生中,並未限定農村戶籍要求,導致越來越多縣城領導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讀書,而是送往貧困縣高中就讀。
這位老師表示,即便部分重點高校要求農村戶籍才能報名參與“貧困專項計劃”,但在很多基層貧困地區,一些官員利用影響力將子女改回農村戶口並非難事,“基層官員子女與農村孩子爭奪政策照顧機會,易使政策執行走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