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沒有高鐵,城鎮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鐵,城鎮就是項鏈上的珍珠。”
今天,在中國廣袤大地,高鐵的開通,不僅意味著人們出行方式的變革,更被沿線一些地區看做發展命運的轉變。
也正因為如此,圍繞高鐵走線、設站而展開的“爭路運動”在一些地方不時發生。新華社記者深入各地採訪,探究“爭路運動”背後的地方“高鐵政治經濟學”。
爭路花樣百出
要致富,先修路。自古以來,因為交通條件的改變,不少地方歷經繁榮和沉淪的變遷……
當一條高鐵規劃修建後,高鐵線路怎麼走,站點設在哪,成為很多地方關注與爭奪的焦點。
官民齊上,內外聯動,花樣頻出,爭路運動在一些地方蔓延……
花樣一:四處公關,廣拜菩薩
高鐵走線設站,往往要進行規劃設計、行政決策,各地政府往往利用一切機會向上級部門或規劃設計單位爭取支持,要麼打“悲情牌”,要麼打“優勢牌”……
一些地方廣泛調動各種人脈資源,拜會知名鄉友,奔走斡旋,推動調整高鐵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