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放棄2016大選,對朱立倫未必是壞事,只要能設法繼續穩住國民黨在“立法院”過半席次,不管未來國民黨執政與否,朱都會是實權主席,提名人選在“立法院”開枝散葉,也更厚實、蓄積未來朱成為藍營共主地位的能量和爆發力。
儼然有黨內共主架式的朱立倫,他的參選政見,不僅是未來國民黨的政策、更可能是選戰主軸。從此以觀,朱的“修憲”主張確有搶主導權、開闢新戰場的利基,可收順應黨內、島內民意,團結全黨的效果,也可扭轉“修憲”話題被綠營牽著走的劣勢,甚至可能在綠營內部製造蔡、蘇矛盾,讓綠營陷入跟或不跟的兩難。不過,這步棋對國民黨是利是弊卻很難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修憲”門檻太高。
就“修憲”實務來看,若要趕在2016“總統”大選時一併公投,“立院”最遲須於今年七月通過“修憲”案,才趕得及公告半年後交付公投;而因時程急迫,幾乎不可能2016年就實施“內閣制”,最快也要2020,朱立倫現在推動“修憲”,恐怕阻止不了蔡英文的“總統”之路”,卻很可能封住自己的“總統”大位。
朱立倫顯然是希望透過“修憲”,重新建立台灣政治權力的遊戲規則,但既然民進黨的聲勢大好,又掌握多數縣市地方政府,並將實現全面執政的局面,民進黨根本沒必要隨國民黨起舞。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在2016年1月17日投票,距離“總統”大選僅有一年時間。因此,新任黨主席的責任,應該是協調2016“總統”選舉的黨候選人,並凝聚黨內團結,而不是推動“修憲”。
要言之,朱立倫此舉有順應民意、健全台灣政治體制的正當動機,也有著主導戰場、牽制綠營的戰略思考,但如何讓黨內的權力平衡、黨務平順,才是他能否站穩進而推動改革的真正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