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分管農村扶貧攻堅工作的省委副書記習近平,貓腰鑽進船民的居所,發現裡面沒有電,沒有水,陰冷潮濕,全部的家當就是一口鐵鍋、一張竹床和一床破棉絮。他動情了。“決不能讓船民再漂泊下去!決不能把貧困帶進21世紀!”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做出這樣的鄭重承諾,要徹底結束“連家船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歷史。
沿海各縣市簽訂責任狀,全力攻堅,務必在國慶前幫助所有船民全部上岸定居!人民日報2000年12月4日刊出通訊《“告別千年海上漂”》,記述已是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來到船民上岸後的紅磚小樓新居,徑直走進廚房,掀開餐桌上的塑料網罩,看看他們吃剩下的東西,再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地傾注到水箱裡,角落裡放的是液化氣罐和冰箱。觀察之細致,與某些習慣於在市場經濟高樓大廈、燈紅酒綠中周旋的官員形成鮮明對照。他指示:不僅要讓連家船民住得下,還要進一步採取措施,使他們穩得住、富起來,下次再來我要檢查。
在福州市委書記任上,習近平讓市委大院亮出“馬上就辦”4個大字,表明打造效能政府的決心。人民日報1995年1月發表系列通訊《福州有福——從閩江口金三角看福州》,感嘆這座古老的城市有一大批“善駕經濟快車的跨世紀的年輕決策者和實幹家”。41歲的習書記解釋說:“‘馬上就辦’不光是對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求人們審慎地作出最快反應的敏感。每個人都有這種敏感,福州的事業才會保持年輕。”
福州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發展外向型經濟,是習近平在福州工作的一個著力點。人民日報名記者孟曉雲1994年1月29日的通訊《福州,讓我們重新認識你》寫道:市委書記掛帥,成立外商投資領導小組,提供透明、高效率的服務,“福州市委、市府的開明和開放本身就是福州市投資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年有人擔心外商從中國獲利,“肥水流外人田”,習近平清醒地提出:“在競爭激烈、投資的選擇權在外商手裡的情況下,更要善於先予後取。讓利並非把根本利益讓掉,讓利是手段,獲利是目的,目前讓利是為了長遠獲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