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作家美國遇冷?門可羅雀本是一句玩笑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6 16:04:58


 
  對於參加美國書展的感受,阿乙稱自己不太懂英語,沒有跟展館內的人有太多交流。他注意到國內有些出版社的活動還是吸引了不少人參與,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亞馬遜的簽約活動。另外,他感覺紐約跟北京差不太多,書店也不是很多,“整個人類都不可能出現狄更斯訪美時,萬人空巷的盛景了,閱讀的時代在萎縮”。

  李洱

  美國人不愛讀英語世界外的書

  中國作家李洱也注意到那篇寫中國作家遇冷的文章,他覺得寫得有些片面,“讀者人少跟門票的價格也有關,美國書展的門票要100多美元,而車展只要40美元。書展人很少,主要是訂貨和版權交易。”

  前幾天,李洱還跟哈佛大學的王德威教授聊到美國書展的話題,“他問我什麼感受,我說跟法蘭克福書展相比,美國書展相當於它的十分之一。跟貝爾格萊德書展相比,相當於它的三分之一。”提到參加的交流活動,李洱說:“有一天是中外作家的文學對話,從下午3點一直持續到晚上7點半,主辦方不得不叫停了。歐洲讀者愛問跟政治有關的問題,美國讀者對文學更感興趣一些。”

  李洱表示,據他所知,美國人不太愛讀英語世界之外的書。從他本人的經歷來講,中文小說翻譯成英文也不是一件順暢的事兒,“我的小說《花腔》英文版已經拖了4年了,本來說是倫敦書展之前出來,到了美國書展也沒出來。英文翻譯家爭取到這個活兒之後,跑去翻譯電影和畫册了,那個掙錢多。原來我們老說中國出版商不靠譜,沒想到外國的翻譯家也這麼不靠譜”。

  在李洱看來,每個書展的性質和規模不一樣,面對的人群也不一樣。對於中外的文學交流活動,大家應該保持“淡定”,“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就行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