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不少人擔心,一線城市房價繼續過快上漲會推高生活成本,導致城市吸引力下降、優秀人才流失,也會影響本地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若房價繼續走高,勢必再令不少人望房興歎。
為保障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此前已經採取了諸如調整二套房貸認定標準、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及門檻等措施。不過必須看到,相關措施需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分類調控,才能收到實效。對一線城市及某些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來說,應該在通過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降低購房成本的基礎上,維持限購政策,必要時可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防止房價非理性過快上漲。而在商品房大量積壓的二三線城市,即便取消限購、放開投資性購房,也很難有炒房客願意接盤。因此,應允許這些城市房價適度回落,以薄利多銷的思路消化存量,減少資金佔壓。
關於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分化,華遠地產原董事長任志強認為,在城鎮化進程中,產業必須與城鎮化並行,沒有產業支撐,人口轉移到別的地區,有些地區空了,有些地方住房又可能供不應求,出現錯位。在他看來,不能用個人感覺去評判三四線城市都存在著危機。區域差別巨大,有些大城市出現的問題可能比部分三四線城市問題還嚴重。
從長遠來看,無論是保持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還是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水平,或者是適應經濟新常態,都必須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改變對房地產業和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並長期堅持和突出住房的居住屬性,讓房價回歸價值。同時,還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適度提高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縮小收入差距。
深圳成交觸6年峰值
在剛剛過去的5月,深圳樓市陷入了瘋狂“搶房”狀態。根據深圳市規土委數據,5月份新房成交環比增長50%,同比增長近140%;成交均價環比上漲8%,同比上漲18.8%。至於一二手住宅的全部成交量,已達到19484套,接近2009年的峰值。
深圳樓市的火爆讓不少人感歎道:這年頭,比股市還要“任性”的,恐怕就只有深圳樓市了。當全國百城房價終於在5月止跌回升時,深圳的房價早在去年10月就已開始了“拉漲”之勢。記者梳理規土委相關數據發現,從去年“9.30”政策出台至今,深圳全市新房價格上漲了近30%,一些片區如龍華、前海、後海漲幅更是高達50%左右。
同是一線城市,為何深圳房價升幅遠高於北上廣?深圳美聯物業總經理江少傑認為,原因在於深圳土地面積少,人口密度全國最大,供求關係特殊。數據顯示,2014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已達1077.89萬人,同期的北京、上海、廣州的常住人口分別為2151.6萬人、2425.68萬人、1308.05萬人,是深圳的2倍、2.25倍、1.2倍。但深圳的土地面積只有不足2000平方公里,北京、上海、廣州的土地面積分別是深圳的8.2倍、3.2倍、3.7倍。深圳的人口密度已達約5400人/平方公里。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的人口數量雖然是最少的,但人口密度卻是最大的,因此帶來的購房需求也是最為迫切。
80後成購房主力
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的外來人口比例高達70%,遠高出北上廣35%-40%的水平。由於深圳日漸提升的競爭力、海納百川的包容力、怡人的氣候、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希望定居深圳。“2014年深圳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6.5%,白領階層在擴大,創造的效益更大,白領薪酬在增長,都想留在這個城市,必然有購房需求。此外,雖然目前同為限購,但在深圳滿足購房資格所需要的社保繳納和納稅年限只需1年,而北京需要5年、上海2年、廣州3年。”中聯地產二手房研究院總監肖小平說。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適齡購房人群(25-44歲)佔比達到50.8%,遠高於北京的35.2%、上海的29.6%和廣州的39.9%,“80後”已經成為深圳購房的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