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的起始點和“六五”、“八五”很相似,經濟增長率從2007年的峰值到現在已經7年,已經和前幾輪的下行周期相當,同時也處於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時期。因此,“十三五”的經濟增長率制定要適度從緊,不必要太保守,要預見到規劃後半期經濟上行的可能,避免重犯“六五”、“八五”的錯誤,由於計劃偏離度太大而失效,不得不進行大幅度修訂。
經濟增長率指標的確定對於整個規劃編制具有確定基調功能。根據我們估算,“十三五”的潛在增長率在6.7%~7.7%之間。如果從緊,經濟增長率指標可以定為7%。此外,經濟增長率指標還是一個錨定,具有平抑經濟波動,提供穩定預期功能,從這個角度看,也是7%為宜。
規劃要彌補市場失靈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規劃要作為彌補市場失靈的資源配置手段。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轉型,五年計劃已經從傳統的經濟計劃轉變為公共事務治理規劃,經濟類的指標從“六五”的60%下降到“十二五”的12.5%,絕大部分指標都屬於教育、科技、資源環境、人民生活。
在處理政府與市場在規劃中的關係時,我們歷史上也有一定的經驗教訓,比較重大的轉折是發生在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之後,“九五”、“十五”計劃就提出五年計劃的指標應該是預測性和指導性的,這符合市場經濟基本改革方向。但是也帶來一個問題,如果規劃不能一定程度上配置資源,實際上就變成“規劃規劃、墻上掛掛”,造成規劃失控。
“十五”計劃表現得比較明顯,污染物減排、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節約的目標都沒有完成。“十一五”比較好地處理了政府與市場在規劃中的作用,制定了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明顯比“十五”要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