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的完成,標誌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由於黨的代表大會尚未提出2030年目標,這就出現了五年規劃目標和中長期目標如何銜接的問題。
“九五”計劃也恰好是實現我國第二步戰略目標的最後五年,同時又缺乏更長遠的目標指引,在制定“九五”計劃的同時也制定了2010年遠景目標,這為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2020年目標奠定了基礎。建議參考這一做法,在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同時制定2030年遠景目標綱要,並為黨的二十大提出2050目標奠定基礎。
處理好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關係
正確處理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的關係,創新機制擴大公眾參與的形式與渠道。“十五”計劃以來,我國意在五年規劃編制過程中引入了公眾建言獻策機制,並不斷完善。但是,公眾參與環節過於單一,且在政策制定的後期,公眾參與程度較低,公眾影響有限。建議通過機制創新,進一步開辟公眾參與的渠道,創新公眾參與方式,提高公眾參與程度和參與質量:
首先,創新機制開展廣泛的政策協商與政策討論。建議公開五年計劃階段性編制面臨的問題和難點,以及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間的分歧,通過網絡、媒體等渠道來廣泛徵求不同意見,展開廣泛的討論,使規劃編制過程成為最大程度凝聚社會共識的過程。
其次,目前的建言獻策活動主要是征集公眾的意見,是集中民眾智慧的過程,同時還要有集中民眾意願的正式環節設計,通過識別公眾需求和偏好,來使得規劃更大程度反映公眾需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進一步增強公眾的利益表達,偏好表達,使之成為計劃優先次序選擇的重要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