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專業2015屆碩士畢業生張國文來說,互聯網巨頭企業對她的吸引力遠超過公務員和外企,“薪資待遇和福利很好,工作氛圍比較輕鬆和人性化,不像一些央企國企和事業單位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也不像外企對語言的要求那麼高,而且相對自由”。
中央民族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畢業生王銀鳳也看好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朝陽產業,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著一種變化和創新”。
多所大學的就業中心教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一兩年,互聯網和互聯網相關行業的公司在校園招聘方面的號召力越來越強。每次舉辦招聘會,互聯網企業所占的比例不下30%,其校園招聘的人數也呈倍數增加,並且,2015年的這一比例還在上升。
北京林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徐博函坦言,現在得“逼著自己不斷去學習,學習‘互聯網+’,學習大數據,要不然沒法與一些企業和學生溝通”。
國家政策盤活民間就業創業力量
“近五年,中西部、二線城市會因為經濟改革的輻射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從中長期來看,在互聯網經濟、智能經濟中,還是由東部、一線城市繼續發揮引領和先導作用。”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一名教師表示。
該教師說,在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限制大城市規模,以及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城市就業等舉措的大背景下,民營企業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大,大學生創業比重會有所增加,公務員、體制內單位的用人需求也會有變化,熱度會穩中有降。
“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舅舅都是體制內的員工,或在事業單位,或在國有企業,看到他們這麼多年來晉升的步驟和他們擁有的生活,我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畢業於北京一所“985”高校的馬璐拒絕了父母為她安排好的體制內工作,選擇在一家民營企業供職。對馬璐來說,“花時間在體制內去熬資歷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