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與議會的衝突也未就此停止。此後的幾十年里,歷任英國國王想盡辦法擴充常備陸軍,到1680年代,本土常駐兵力一度達到兩萬五千人。一直到光榮革命之前,國王對龐大陸軍的控制一直是重要的衝突議題。而在光榮革命中,陸軍里僅有一個軍團對詹姆士二世效忠,結果反對派的政變得以順利進行。
到光榮革命後,隨著議會《權利法案》的出台,英國軍制的沿革終於取得了關鍵的進展:雖然國王仍是英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仍是軍隊宣誓效忠的對象,但常備陸軍部隊每年都需經過議會審核批准才可以延續。
君主未經議會許可不得徵稅,這便在事實上杜絕了君主私籌軍費、擴充軍隊、進行戰爭的可能性。這些規定的基本原則一直延續至今。
此後的歷代英王雖不乏親臨戰陣的武勇之君,但他們再也沒有力量挑戰立憲政體。君主雖是名義上的最高統帥,陸軍卻要向議會和英國人民負責,不再是君主誇耀武力的工具。在18世紀,“皇家”前綴已然成為頒發給各軍團的榮譽稱號。
在19世紀保守主義興起後,君主制逐漸成為英國國家主權的標誌,君權與議會的衝突早已淡化,軍事單位的“皇家”前綴才再度流行起來,其中就包括1918年組建的“皇家空軍”。而“皇家陸軍”的缺席,卻一直成為了17世紀英國軍政歷史的定格。(大象公會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