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最近,在人們對增長放慢、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疲弱以及銀行業系統問題的擔憂日益增加之際,中國制定了未來五年的經濟和社會目標。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9日報道,過去一些年裡,幾屆中國政府屢次出台改革建議綱要。但是,最終履行的建議比例令人失望。有諸多理由懷疑這種狀況不會在近期有所改變。
首先,必須實施的改革與經濟增長率目標不一致。第二,執行存在問題,特別是在地方層面上。第三,改革計劃與政府的控制和經濟管理模式不一致。
中國的社會契約要求必須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這樣才能創造就業機會并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投資減少很可能會造成經濟發展放慢,至少從短期看是如此。它將要求減少國有企業發揮的支配作用。它還將要求增加家庭收入,具體途徑就是增加工資、允許銀行以市場利率吸引儲戶以及讓人民幣找准自身在市場上的位置——而不是進行人為貶值。它將要求通過政府劃撥土地、私有化和自由流通的方式把財富向家庭轉移。
這或許反映出中國長期的“投資不良”問題,使業績糟糕的產業暴露在失敗風險下,并引發一系列的倒閉、失業和貸款違約問題。
隨著貸款利率增加,放鬆對金融系統的管制將對債務負擔過重的借款者構成壓力。銀行將發現,在存款利率增加、盈利縮水的時期,很難解決不良貸款問題。
定價完全市場化和承認環境成本將造成公共資源的使用費用增加。盡管這將有助於節約能源和水等稀缺資源,但它也將減少消費。實施一種涵蓋範圍更廣的福利制度將要求額外征稅或是增加政府債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