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蔡英文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的推進存在明顯誤判
蔡英文希望以城市交流取代兩岸交流,期待在城市交流沒有認同“九二共識”這一剛性政治前提下,以“兩岸交流城市交流化”,推進其“和平台獨”政策。有限鬆動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即為其以此先行先試的實際動作。儘管迄今大陸對於與民進黨執政縣市交流,沒有規定明確認同“九二共識”的剛性政治前提,但這一交流,特別是民進黨籍縣市長赴大陸交流,實際上都以不同形式接受了大陸 “兩岸城市交流”的底線。蔡英文卻認為,在“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後,特別是如果在2016年贏得台灣執政地位後,大陸將被迫“忍受”其“和平台獨”政策,從而將進一步鬆動對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的剛性政治前提制約。所以,她期待的“兩岸交流城市交流化”,將得以實現。但她的這一判斷是錯誤的,大陸決不會“忍受”蔡英文的“和平台獨”政策,她以“兩岸交流城市交流化”推進“和平台獨”政策的期待必將落空。
蔡英文處理民進黨執政縣市與
大陸交往的政策和策略
對於處理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的政策和策略,蔡英文一直將之視為其兩岸關係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因而隨其兩岸關係政策的調整變化,也不斷有所變化。
(一)蔡英文對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往態度變化的幾個階段
1、反對階段
蔡在陳水扁時期執掌陸委會,她全力阻擋兩岸來往與交流,尤其對民進黨籍縣市長訪問大陸進行阻撓。2000年,謝長廷打算以高雄市長的身份到廈門進行城市交流,陸委會則以“與現行法令不符”為由不予放行。2010年6月,首次到大陸進行城市交流的民進黨籍台南縣長蘇煥智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說,8年前他就想到大陸推銷愛文芒果,但因台當局相關規定限制,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曾出面勸阻,最終未能成行。
2008年5月,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主席後,強烈抨擊馬英九當局推動恢復兩會商談是“以主權的讓步換取不確定的經濟利益,導致台灣主權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2009年,蔡英文就反對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召開記者會時稱,ECFA將使“台灣過度依賴中國”、“淪為一中經濟市場”、“最終走向終極統一”,“中國存在併吞台灣的意圖,把台灣發展的機會放在中國手上,是充滿風險的一條路”。顯然,蔡英文明確反對包括兩岸城市交流的兩岸交流交往,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的交流,更是予以阻撓。
2、消極階段
在2009年5月27日召開的民進黨中常會上,針對民進黨籍縣市長先後登陸進行城市交流這一情況,嘉義縣長陳明文建議,民進黨應該因應當前局勢,開放黨公職人員訪問中國大陸。對於這一議題,蔡英文表示將指示中國事務小組草擬“民進黨公職赴中國交流注意要點”,再根據幾位民進黨籍縣市長登陸進行城市交流的經驗,同時遵循兼具“開放”與“風險管理”原則對其進行調整和更改,並在近期內盡速形成方案,以便讓黨公職有標準與原則可遵循。蔡英文強調,對於兩岸交流,民進黨的態度是開放,同時也會有風險管理措施。她採取的這些措施,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的交流,在不得不有所放開的同時,繼續力圖予以限制。
3、有所鬆動階段
2014年5月,蔡英文第三次擔任黨主席後,安排曾擔任過“陸委會”主委、有實際操作兩岸事務經驗與背景的吳釗燮為民進黨秘書長。2014年6月6日,台南市長賴清德訪問大陸上海,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均表示,賴清德赴上海訪問,已向黨中央報備並獲同意;台南市府宣稱,賴清德訪問上海已向民進黨中央報備,獲得了蔡英文的支持。這顯示,蔡英文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開始有所鬆動。
2015年1月,蔡英文主持召開第三次擔任民進黨主席以來的第一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邀請高雄市長陳菊出席,以分享高雄市政府“兩岸小組”的“經驗”。會議對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相關城市的交流做出了初步安排,要求各執政縣市參酌高雄市做法成立“兩岸小組”,建立兩岸事務處理機制,推動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城市交流。蔡在會上致辭表示,兩岸交流往來日益頻繁密集,兩岸關係對台灣社會及人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幾乎在每一個層面都會觸及到兩岸的問題,這是民進黨必須共同面對的現實狀況。這些表明,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相關城市的交流,蔡英文的態度已由消極進一步發展為有所鬆動,但仍然予以管控,力圖控制在民進黨中央的掌握之中。
(二)蔡英文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態度變化的原因
1、台灣民眾對於推進兩岸交流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蔡英文要向民眾顯示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以爭取選票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出現和平發展新局面,隨著兩岸經貿文化互動日益密切,兩岸交流已經成為歷史發展潮流。民進黨必須務實地處理這一問題,才能獲取多數民眾的支持。2014年以後,蔡英文為了改變民進黨逢中必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形象,有意向民眾表示民進黨推動兩岸關係的姿態以迎合民眾需求,在2016年1月選舉中爭取更多選票。其中,對民進黨執政縣市和大陸的交流採取與以往不同的態度,就是重要的實際舉措。
2、緩解黨內鬥爭的需要
2008年以來,部分民進黨縣市長出於提升執政縣市的經濟和個人政績的考慮,已經開展兩岸交流與合作,如陳菊訪問大陸、蘇治芬、張花冠等登陸推銷農特產品。但在兩岸合作的相關議題中難免會與民進黨中央意見相左。2012年底,因陸資投資高雄港碼頭爭議,民進黨內就爆發黨中央與地方立場不一致的問題。 2014年,民進黨面對涉及兩岸經貿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中央與地方爭議再度爆發。這些事例表明,如果蔡英文及民進黨中央不能務實地處理台灣面對的兩岸以及兩岸城市之間的經貿合作需求,類似“地方都說好、只有民進黨中央喊卡”的事件還會發生。因此,只有更多地務實考慮、採納地方首長意見,才能緩解黨內矛盾,鞏固蔡英文的領導地位。
3、為民進黨執政後與大陸交往探路
如果2016年蔡英文執政後仍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官方交流可能會中斷。但由於城市交流屬於地方層面的交流,目前大陸並沒有以“九二共識”作為城市交流的剛性條件。以往大陸對包括謝長廷、陳菊、賴清德或其他民進黨籍縣市長來訪都沒有明確要求必須承認“九二共識”。民進黨及蔡英文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對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有所鬆動:一是兩岸城市交流並不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有可能建立起另一種交流的機制,即“地方取代中央”來進行兩岸交流合作,讓“民共交流”先有接觸窗口;二是如果民進黨執政後,兩岸之間有城市交流這一與大陸互動的渠道,可以繼續享受與大陸交往帶來的經濟紅利,既滿足基層期盼借交流拉動經濟的要求,又不必在“台獨”立場上退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