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作為推行“和平台獨”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以後,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民進黨及蔡英文也調整了政策,推行所謂的“柔性政策”, 即宣揚“保持台海和平”、不公開挑釁大陸,保持台海局勢相對穩定;不反對兩岸經貿及人員往來,保持並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保持並推進兩岸城市交流。但蔡英文及民進黨堅持“台獨”的立場並沒有改變,始終堅持台灣是所謂“獨立的主權國家”、“台灣和中國是兩個國家”。從“九合一”選舉至今,蔡英文密集談論自己的兩岸關係政策,仍然延續了一貫的基本立場,強調民進黨維持兩岸現狀,維護台灣的獨立主權地位,強調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以台灣民意為基礎,用求同存異回避“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其本質就是不要“九二共識”,試圖推行“和平台獨”。蔡英文支持兩岸城市交流,只是其推動其兩岸關係政策的主要策略之一,以城市交流取代兩岸交流,追求兩岸關係非政治化,淡化政治面,消除兩岸關係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干擾。若兩岸交流能以城市交流的方式進行,這將是蔡英文“和平台獨”的理念的另一種實現方式。
(三)蔡英文推動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的主要策略
1、在堅持台獨立場的同時,避免在具體問題上刺激大陸
謝長廷曾提出,民進黨的兩岸關係政策應“台灣民眾同意,美國接受,‘中國’可以忍受”。實質上,大陸的態度雖然排在最後,實際上是最關鍵的問題。因為如果大陸堅決拒絕,民進黨的任何兩岸關係政策都必將完全無效。蔡英文實際上同意並接受了謝長廷的看法,爭取促成大陸“忍受”其“和平台獨”,避免在具體問題上刺激大陸。例如,雖然民進黨對處理兩岸關係,分別設有“中國事務部”、“中國事務委員會”,對兩岸政策也稱“中國政策”;但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設立兩岸小組,卻使用了較中性的“兩岸事務”命名,以“兩岸”取代“中國”,避免刺激大陸,並試圖讓大陸由此產生對民進黨的某種期待。
2、堅持交往的非政治化,突出經貿文化合作,兩岸交流城市化即為其重點
民進黨及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有了一些變化,強調支持兩岸交流,表現在策略上就是堅持交流的非政治化,突出兩岸交流中的經貿文化合作,所以兩岸交流城市化成為其重點內容。蔡英文把兩岸城市交流作為兩岸交流主要內容,因為兩岸交流城市交流化,有可能不觸碰或可以繞過“九二共識”的底線。在民進黨執政縣市已佔多數的形勢下,這將可以在兩岸交流中形成城市交流取代兩岸交流,達到“政經分離”的目的,從而在事實上導致兩岸關係非政治化。
3、推動執政縣市聯合與大陸交流
2015年1月,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對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城市交流做出佈局,不僅要求各縣市長參照高雄模式都成立“兩岸小組”,而且13個縣市要建立處理兩岸事務合作機制,統一規劃佈局,建立“縣市聯合治理平台”,要求未來13縣市的兩岸交流要成為“共同議題”,透過縣市聯合治理平台進行研討、分享資訊。蔡英文有意通過這套機制產生集體壓力,遏止其他派系擅自進行兩岸路線調整的內部競爭,從而獨攬綠營兩岸話語權。同時,這將有利於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在與大陸交流時堅持相對一致的立場,不要被各個擊破,增強對大陸要價的可能。
總之,蔡英文對於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往態度變化有多方面考慮,既希望通過推動兩岸城市交流來掩蓋其欠缺全局性兩岸政策和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也試圖滿足民進黨執政縣市期望借城市交流提升經濟的要求,緩解民進黨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更是對民進黨執政後與大陸交流可能性及方式進行試探。其根本意圖是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以“高雄模式”的城市交流掩護其推行“和平台獨”政策。
結論與展望
1、大陸一貫重視兩岸城市交流,包括與民進黨執政縣市的交流。但主要由於民進黨大陸政策的阻撓,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相關城市交流的層次、水平,均低於國民黨執政縣市。尤其是民進黨籍縣市長赴大陸交流明顯少於國民黨籍縣市長。2015年1月以來,民進黨大陸政策有所調整,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所受阻撓將有所減少,因而與大陸相關城市的交流,可能出現新進展。但由於民進黨大陸政策沒有、也不可能有根本改變,所以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相關城市交流不可能出現重大突破的新局面,將仍然面臨諸多困難,仍然可能出現曲折。
2、蔡英文對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由長時期的反對、限制,到現在的有所鬆動,是其大陸政策有所調整的重點內容之一。直接原因是企圖向台灣民眾和國際社會顯示,民進黨有願望、有能力參與兩岸事務;迎合保持台海和平穩定、推進兩岸交流與合作的台灣主流民意,以在2016年1月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爭取更多選票。在更深層次上,蔡英文則企圖通過有限開放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推進兩岸交流城市交流化,爭取實現兩岸關係非政治化,從而獲得“和平台獨”的空間。由此,大陸與民進黨執政縣市的交流將具有大陸與國民黨執政縣市交流不同的內涵,即和平統一與“和平台獨”的較量,將成為大陸與民進黨執政縣市交流,不可避免的重要特點與內涵。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將有越來越明顯的表現。
3、長期以來,民進黨籍縣市長赴大陸相關城市交流,或從事其它事務,是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交流最重要的指標性事件,每次進行都被視為兩岸關係的重大事件,引起兩岸各界的關注。這不僅因為這些民進黨籍縣市長都是民進黨的政治精英,更因為他們能成功赴大陸交流,前提是他們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大陸關於這類交流的定位,即“一個國家內的城市交流”或“兩岸的城市交流”。事實表明,他們接受這一城市交流定位,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主政的縣市迫切需要與大陸進行經濟交流以及其它領域的合作。總之,這是在強烈的利益需求驅動下的務實選擇。可以預料,這種利益驅動今後會更加強烈。所以,未來一個時期,民進黨籍縣市長將更明顯地接受大陸對城市交流的定位。蔡英文關於城市交流“國際化”、“城市交流非政治化”以及在此基礎上推進“兩岸交流城市化”的企圖,實際上都是建立在對兩岸城市交流的“國際化”、“非政治化”定位的基礎上。但面對大陸堅定的原則立場以及民進黨執政縣市推進與大陸交流的強烈需求,蔡英文的企圖將難以實現。
4、儘管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的交流總體水平偏低,但實際上仍然不斷有所推進,已經與大陸相關城市形成了相當廣泛的交流局面,包括一些民進黨籍縣市長開始與大陸交流。這一局面的出現,基本原因是這些縣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與大陸交流的強烈需求。另外,大陸的善意也是重要促進因素。但還須看到,民進黨執政縣市面臨的複雜局面,為這些交流提供了空間。民進黨執政縣市與民進黨中央的矛盾、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國民黨執政縣市的矛盾、民進黨執政縣市內藍綠的矛盾、民進黨籍縣市長與各職能部門的矛盾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為這些縣市推進與大陸的交流提供了空間。蔡英文企圖協調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大陸的交流,以形成一致對大陸的局面,但這些縣市所處的複雜局面決定了蔡的企圖不可能實現。
執筆人:郭震遠(重慶兩岸經濟研究所首席學術顧問)
湛玉釗、羅陽、趙金文、羅鳴(重慶兩岸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1月號,總第21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