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有一些處於快速成長期的社會智庫(包括接受社會資金的體制內智庫)非均勻地分布在各圈層中,成為對體制內智庫的有益補充,在活躍思想方面,產生了“鮎魚效應”。
位於不同圈層結構的智庫,採用不同的營運策略,發揮自身在決策咨詢體系中的作用並持續擴大智庫的影響力。比如,位於內圈層的智庫同政府部門和決策者距離更近,因而更容易獲得與決策層的互動(如批示等),這一機制反過來又強化了內圈層智庫的營運策略——偏向於通過遞送專報和內部研究報告來強化其決策影響力;另一方面,位於外圈層的智庫往往偏向於發揮其他方面的影響力,如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等,間接影響決策層。
科學的智庫評價不應忽視智庫分布的圈層結構因素,既要考慮智庫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特點,又要從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結構出發,綜合考量影響智庫的各類因素。
2.活躍智庫的組織形態新趨勢
活躍智庫是開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評價與研究的基礎。所謂活躍智庫,是指具有比較固定的組織方式與運行方式,能夠比較廣泛和深入地參與公共政策制定過程,同決策層、媒體或學界保持良好互動關係,並具有一定國際或國內影響力的智庫。
隨著中國智庫專業化分工的演進,活躍智庫的形態與功能也不斷推陳出新,集中反映在活躍智庫的組織形態和體制機制上,尤其是在用人體制和激勵機制設計方面,為進一步激發智庫的“腦庫”“網庫”作用創造條件。目前,中國活躍智庫發展呈現四個主要方向:綜合型智庫、專業型智庫、平台型智庫和媒體型智庫。
綜合型智庫致力於實體化建設,聚焦國內外重大現實問題和公共政策問題的深度分析,研究領域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國際關係等多方面,擁有頗具規模且跨學科的領軍人才和專家團隊,綜合影響力較強,研究成果形式多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
專業型智庫的營運規律和綜合型智庫類似,但聚焦某個或某些相關聯的研究領域。由於專業型智庫的人員和資金規模通常不及綜合型智庫,因此,各委辦局的所屬研究機構或社會智庫通常會發展成為專業型智庫,如中國環境規劃院(環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能源)、21世紀教育研究院(教育)、上海華夏社會發展研究院(文明城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