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提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第三個角色是引領社會輿論的“風向標”,如何理解這一點?
王燕文:智庫既要為政府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又要啟智育民、引導輿論。當前,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意識形態領域交流交融交鋒,新型智庫必須自覺以引導社會輿論、弘揚主流價值為己任,既要積極配合“官方輿論場”,又要適時調控“民間輿論場”,敢於發聲、善於發聲、及時發聲、有效發聲。要把智庫的天線拉得更長,觸角伸得更遠,關注輿情動態,關注網民意見,干預熱點事件,回應熱點關切,在眾聲喧嘩中傳遞出建設性、向上向善的價值導向。要把握好“時度效”,強化時效意識,第一時間發出權威聲音;講求引導藝術,主動設置議題、適當轉換議題、掌握引導主動權;注意引導策略,有理有據有節,對什麼時候說、說什麼、怎麼說,都了然於胸。
品牌要“新”
《中國社會科學報》: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對於智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範圍內有較大影響的智庫往往都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打造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品牌?
王燕文:品牌影響力,是智庫生存之道、發展之基與價值所在,是考量新型智庫建設質量的標尺。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要緊扣“專、精、尖”三個關鍵字。
首先,研究領域要“專”。“術業有專攻”是鑄造智庫品牌影響力的關鍵一招。當今世界,幾乎每一家有影響的智庫,都有自己的專業方向與優勢專長。美國蘭德公司以軍事和國防發展戰略研究而聞名,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以歐洲發展和歐盟成員關係研究而見長,英國亞當·斯密研究所以長期專注於市場經濟研究而為人所知曉。新型智庫建設絕不是數量越多越好,也不是規模越大越好,關鍵是要找准自身特色,凝練主攻方向,突出專業優長,攻其一點,聚焦一域。
江蘇的新型智庫建設,要立足高校多、學科強的優勢,以學科+智庫的思維,培育和推出一批相關領域“單打冠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學科優勢的基礎上增創智庫發展的新優勢,構建一流智庫集群。
《中國社會科學報》:“專”主要指研究領域和方向而言,“精”針對的應當是智庫研究成果的質量。
王燕文:成果質量是智庫品牌影響力的生命線。國際上一些智庫“百年老店”,之所以享有較高聲譽,就在於視質量為智庫立足之本。毋庸諱言,當前國內有些智庫,為了快速提升所謂的知名度和關注度,研究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成果高產卻不高效。要麼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提出的方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麼更新表述、翻新概念,提出的觀點似曾相識、似是而非;要麼脫離實際,缺乏“地氣”,提出的建議“半生不熟”、“水土不服”。
新型智庫建設,一定要確立精品戰略,以質量為本,決策咨詢成果不在於多,在於要管用、落地有聲。要緊密結合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重點問題,針對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轉型中的困惑,找准“題眼”,精准攻關,提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要善於對新問題進行先探索,對老問題進行再研究,對熱問題進行冷思考,對冷問題進行深思考。只有少一些“高空作業”,多一些精耕細作;少一些隔靴搔癢,多一些點石成金,才能提供用得上、信得過的真知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