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每4年換屆一次,換屆時,會有4000多個聯邦政府裡的位置需要更替,其中,會有一半以上的人選來自智庫或高校。這就是俗稱為“旋轉門”的美國智庫和政府之間的人才流動機制。
應該說,智庫在美國的產生和發展,源於美國人內心深處對於政府和政客的不信任感,他們認為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聲音。因此智庫不但提供咨詢,也批評政策。
二戰之後,美國知識分子參與公共事務的興趣增強,加上當時經濟繁榮企業富裕,上世紀40年代,美國迎來了智庫大發展的時期。
布魯金斯學會是最早成立的美國智庫之一,又位於華府的核心位置,長期以來都在參與美國重大內政外交決策的過程,比如二戰期間的羅斯福新政、二戰之後的馬歇爾計劃和聯合國成立等,對於美國稅制改革、預算和福利政策,更是有過重大影響。
《瞭望東方周刊》:成立100年來,布魯金斯學會實現並保持了全球領先的影響力,其秘訣在哪裡?
李成:布魯金斯學會有個“座右銘”:質量(Quality)、獨立性(Independence)、影響力(Impact)。
布魯金斯學會至今仍然堅持非營利、非黨派的原則。布魯金斯學會被認為與民主黨關係密切,但其實在“非黨派”這一點上要求嚴格。如果我們邀請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希拉里來演講,也一定會同時邀請民主黨的桑德斯或共和黨的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