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抵達陝北後,1935年11月,中央黨校在延安複校。為開展全黨整風運動和開好黨的七大,從1939年至1943年,黨中央有計 劃、分期分批從全國各地抽調縣團級以上黨政軍群領導幹部到延安進行培訓。當時,中央黨校規模很大,分為6個學員部,六七千名縣團級以上高中級領導幹部集中 在這裡學習,同時參加整風。1943年3月,毛主席親自兼任中央黨校校長。中央黨校成為高中級幹部的集結地,成為培養革命骨幹的大搖籃。
新中國成立前後,我們黨運用黨校這個陣地,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幹,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組織保證。改革開放 以來,黨校緊緊圍繞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全局,為推進黨的理論建設、加強幹部教育培訓,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貢獻。
現在,我們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 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戰勝挑戰,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到實處,把創 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於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幹部隊伍。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新老交替是自然規律,也是黨的事業繼往開來的必然要求。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 “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這番話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的深謀遠慮。黨校承擔著為領導幹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更加重視黨 校工作。黨校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應該看到,相當一些同志還沒有從這樣的高度認識黨校作用、看待黨校工作,不重視黨校工作的現象還比較普遍,不少人認為黨校可有可無。黨校工 作在地方和基層還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這些都應該加以糾正。各級黨委應該從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認識加 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重大意義,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把我們黨的這個獨特優勢保持好、發揮好。
二、關於堅持把黨校姓黨全面貫穿黨校工作始終
黨校因黨而立,黨校姓黨是天經地義的要求。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做好黨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歸 根到底取決於能不能堅持好黨校姓黨、能不能把黨校姓黨貫穿黨校工作始終。我擔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反覆強調黨校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核心就是這一條。道理很簡單,如果黨校不姓黨了,那黨校就沒有必要存在了。
黨校姓黨,就是要堅持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學活動都堅持黨性原則、遵循黨的政治路線,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 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這一點,各級黨校在認識上必須十分清醒、行動上必須十分自覺。
第一,高揚黨的理想信念旗幟是根本。黨校姓黨,首先要把黨的旗幟亮出來,而且要讓黨的旗幟在各級黨校上空高高飄揚。堅持黨校姓黨,首先要堅 持姓“馬”姓“共”。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共產主義是我們黨的遠大理想。沒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我主持起草黨的十八大報告時,專門要求寫了這樣一段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我們幹事業不能忘本忘祖、忘記初心。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我們要固的本,就是堅定這份信仰、堅定這份信念、堅定這份忠誠。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曲折歷程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旦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 共產主義信念,就會土崩瓦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 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