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半月談網 |
中醫藥升級發展要過四座山
當前中醫藥發展正處於新的戰略機遇期,但是標準化和現代化是中醫藥進一步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多,中藥材從選種育種、規範化到機理研究都面臨不小的挑戰。
中醫藥“一苦”:無好藥
江西省樟樹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孫國如說,每天伸出手指為患者搭脈診斷時,都會對自己幹了大半輩子的這份職業憂心忡忡:明明知道症狀,也知道方劑,但常苦於沒有好藥材可用。“無好藥可用,猶如砍掉了中醫的左膀右臂,有勁使不出。”
江西樟樹,自古就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然而,就是在這裡,也經常面臨無好藥可用的尷尬。
福建中醫藥資源也比較豐富,當地中草藥種植的最大特色就是林下種植。很多地方這幾年都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廣泛種植中草藥,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徐偉告訴記者,福建省有的縣近幾年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太子參種植。一些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留作種子的都是相對較差的根莖,較好的根莖都出售了。這導致他們種植的太子參品種逐年退化,病蟲害增多,對於中藥品質和藥效也有不利影響。
專家表示,在一些主產地,藥材普遍被當做農作物來種植,澆水、施肥、打藥,與種莊稼沒有什麼兩樣,且不說農藥殘留問題,這樣的藥材療效也可想而知。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為了產量而進行的中藥材品種改良和人為縮短藥材生長時間的行為,也嚴重影響了藥材的療效。
一方面是種植不規範導致的藥性減退,另一方面則是一些不法商販制假售假,嚴重損害中草藥質量和聲譽。
將膠皮和動物毛發在一起混熬,冷卻後切片制成高價“鹿茸”;將低價茯苓泡水並插入木屑曬幹,價格翻漲十幾倍的茯神就被炮製出來;已經放置數年,有效揮發油含量幾乎消失殆盡的全草、花類藥材,卻依舊被當做可用藥出售。
遼寧省中醫院藥學管理部主任李亞秋指出,正規醫院和大品牌藥商會把不同等級、不同部位的藥品挑出來,分級別進行打磨規制,制成品質統一、藥效顯著的“選藥”,而一些黑心藥商會將不同成色、不同藥效的藥材混在一起打磨壓碎,制成藥效低下、價格也更加低廉的“統藥”。外行人很難看出“選藥”與“統藥”的區別。
專家建議,在中藥材種植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強頂層設計,按照中藥材道地自然屬性的特點,規劃引導各地有針對性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同時,對重金屬、農藥殘留等進行嚴格檢查。而對於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執法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查處和打擊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