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開中醫藥國際化大門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其國際化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在北京、上海的連鎖醫院出診,給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面授,與海外醫師代表團交流,給針法培訓班學員授課,開展免費公益講座及微博微信健康傳播……擁有幾十萬微博微信粉絲的北京大誠中醫針灸醫院院長程凱,工作日程表總是排得滿滿的。
40多歲的程凱是中國工程院首位針灸界院士、國醫大師程莘農的嫡孫,也是程氏針灸第四代傳承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近年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以程氏針灸療法為特色的大誠中醫連鎖機構在北京、上海陸續建立了4家臨床傳承基地,舉辦“程門解穴”傳承培訓班。通過微博微信社交平台,程凱已建立起一個大型海內外針灸專家群,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針灸專家,經常用視頻、圖片和文字交流在治療疑難雜症方面的探索。
程凱說,現在國際上對中醫針灸學認可度很高。“中醫走向世界,針灸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爺爺撰寫的《中國針灸學》,現在依然是美國、加拿大等國針灸師考試的必讀教材之一。”
程凱將中醫針灸傳播海外,而一些中藥企業則通過自主創新,逐漸進入國際市場。
2012年3月22日,由成都地奧集團研製生產的“地奧心血康膠囊”獲准在歐盟註冊上市,實現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治療性藥品進入發達國家主流市場零的突破,同時成為歐盟成員國以外獲得市場准入的第一個植物藥。
“中醫藥走向國際靠科技,引領國際靠標準。”在張伯禮看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說明中醫藥經驗和現代科技結合可以解決重大問題。中醫藥走向世界靠療效,科技是它的翅膀。同時,中醫藥的國際化也帶動了其標準提升和創新發展,比如中醫藥臨床循證評價、國際標準、專利保護、生產技術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績。
為促進中醫藥進一步健康發展,專家建議,要將發展中醫藥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舉措,完善中醫付費、醫生醫院評價等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逐步扭轉中醫臨床遇冷及“西醫化”現象。
來源:半月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