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位受訪者看來,法官選擇的多元化恰恰是市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體現,在可控範圍內的法官流動,有助於提升法院隊伍的活力,推動法律共同體的良性互動和發展。
職業前景看好
曾當過深圳中院院長的霍敏坦言,深圳法院一度出現幹警大量流失的情況,有的基層院離職人數超過政法編制的15%,但幹警流失的勢頭在此輪司法改革後得到控制。很多法官不是因司法改革而離開,而是因司法改革選擇留下。
改革的紅利,不僅要讓老百姓享受到,也要讓法院幹警分享到。
廣東法院在實行人員分類管理改革、推進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同時,積極推動職業保障等配套措施。深圳為全市法官隊伍建立了單獨薪酬體系,從2014年7月起,法官待遇與行政級別脫鈎,與法官等級掛鈎,每個法官等級對應若干薪級,按照薪級確定法官的工資和住房保障、醫療保健等福利待遇。
龍光偉說:“一些法官離職是因為看到了職業瓶頸,如深圳基層法院只有院長一人是副局級,沒有幾個處級幹部,行政級別不夠待遇就上不去。法官待遇與行政級別脫鈎後,法官只要依法認真辦案,前景和預期都看得到。現在,深圳基層法院待遇達到處級幹部的法官大幅增加,有的老法官收入可以和副院長持平。”
有人擔心,實行員額制會導致法官大量流失。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胡道才認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實行員額制提升了法官待遇,法官助理雖然還不具有法官身份,但其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與一般公務員相比並不處於下風,而且今後可以通過努力入額,職業前景要好於一般公務員。
據悉,江蘇8個司法改革試點法院改革之前的一年有14名幹警辭職,啟動改革後的一年僅4名幹警辭職,呈現越改隊伍越穩定的景象。
當然,改革總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為此,各地法院多措並舉穩定幹警隊伍。
安鳳德介紹說,北京法院做足幹警思想工作,堅持改革推進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跟進到哪一步,引導廣大幹警樹立與推進改革相適應的思想作風和擔當精神。在法官入額條件設置上,不搞一刀切,不搞論資排輩;在考核內容上,突出工作業績在法官遴選中的決定性作用,做到讓老同志感到公正和安心,讓年輕人看到希望和前景。今年上半年,北京法院離職人數同比呈小幅下降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