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實名制流於“偽命題”的蔣志祥則呼籲,從公民信息安全的長遠角度著想,政府應該考慮建立身份證的聯動響應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證不合一的難題:“在這套系統之下,每個人都建立一個‘身份證賬單’,一個人在任何一個地方使用身份證信息進行辦卡,必須短信通知到本人進行確認。只要刷身份證信息,就需要有信息提示。”
蒙羞
“山東電信詐騙案發生後,我們的好幾家企業級客戶向我反饋,對後續的合作產生了動搖,原因很簡單,他們不希望因為使用17段號碼而被外人等同為騙子。”蔣志祥說。
蔣志詳所在的分享通信是業內用戶規模最高的幾家虛擬運營商之一,用戶量在600萬左右,其中企業客戶是其核心的用戶群。他表示,公司為企業客戶開發的通信方案頗受歡迎。但眼下,在電信詐騙案掀起的輿論風暴之下,這家虛擬運營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電信詐騙案已經令整個虛商行業為之蒙羞。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相關專家向經濟觀察報提供的數據,截止2016年8月底,中國虛擬運營商用戶數達到3500萬。蔣志詳說,“說這3500萬用戶都是騙子,這是對少數不法分子之外的幾千萬用戶的不公,也是對整個虛商行業的不公。不能因為詐騙案件將整個虛商行業一棍子打死。”
蔣志詳向經濟觀察報表述了虛擬運營商眼下在詐騙亂象之下的苦衷:“目前,虛擬運營商急缺一些基礎資源和能力,比如大數據的接入、SIM卡認證、SIM卡定位服務等、定向流量(指用於指定產品的流量包)等,這些基礎資源和能力是制約虛擬運營商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和虛擬運營商的反電信詐騙能力缺失息息相關。但眼下的情況下,虛擬運營商根本沒有能力向基礎運營商索要這些資源和能力。”
蔣志詳認為,和基礎運營商相比,儘管虛擬運營商規模有限、發展初級,但民營企業天生的創新力,使得虛擬運營商依然具備很強的成長潛質。一些較大的虛擬運營商,都已經在進行全國性的布局。“作為基礎運營商,他們在本能上必然不願意看到虛擬運營商力量的壯大。”蔣志詳說。
不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一位專家則向經濟觀察報分析說,“向虛擬運營商提供基礎能力,也不是說一句話就能在技術層面輕鬆實現的,一些資源的接入會涉及到基礎運營商的系統改造,對當前網絡的調整比較大,客觀上存在困難。從主觀上講,這樣的改造涉及較大的投入,而虛擬運營商作為一種高級代理商,目前能夠給基礎運營商帶來的收益還非常有限,基礎運營商沒有這樣的動力去做這樣的事情。”
與此同時,基礎運營商和虛擬運營商的在合作之外,競爭關係又始終存在。上述信息通信研究院專家表示,“一方面,基礎運營商希望通過虛擬運營商來拓展市場,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超出預算為虛擬運營商‘付出’。說到底,所有的結果都是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