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在3月14日上午進行的代表小組審議關於政府工作報告、年度計劃、年度預算的3個決議草案會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在《關於<政府工作報告>修改情況的說明》中,共作出修改與補充78處,其中,4條涉及房地產。
“遏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及“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成為補充內容。此外,“繼續發展公租房”改為“繼續發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改為“因地制宜、多種方式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
整體而言,修改與補充的部分進一步強調了“因城施策去庫存”的決心,也體現了過去十多天來代表委員聚焦房地產工作的成效。很多代表委員都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與以往有不同的表述,其中,“房住不炒”引起廣泛熱議。
“房住不炒”熱了兩會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此後,與房地產相關的部門陸續出台了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資、購房者信貸等方面。
這句話被簡化為“房住不炒”闖進人們的生活,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進一步細化了政策邏輯。
“‘房住不炒’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被轉述為‘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家住建部專家委成員張泓銘表示,儘管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提到“居住屬性”,但結合“房住不炒”的概念,可視作房地產調控思想基礎的轉變。
“房地產第一功能是使用功能,對GDP和稅金的作用要建立在使用基礎上,這是常識。”張泓銘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以往“被GDP牽著鼻子走”的思路,正是過去十多年來調控成效不穩定的根本原因。
張泓銘注意到,用來住的房子,已漸漸在消費者心裡形成了共同印象“房價永遠是漲的”,於是在風險投資面前踟蹰的人,往往最終仍把房子視作資金最合算的歸宿,“這是神話,要打破”。
在全國政協委員、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看來,由於投資性和投機性混淆,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一度被炒到“不正常”的程度,而“房住不炒”切中要害。“一線及部分二線城市價格漸趨穩定,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是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