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最新一期香港《超訊》發表紀碩鳴的文章說,日前《超訊》舉辦香港實踐“一國兩制”二十年研討會,專家學者從五個方面的“不變”與“變”,看“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與經驗。五不變包括:實行“一國兩制”決心沒有變;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沒變;繁榮穩定沒有變;自由和法治沒有變;香港地位作用沒有變。五變包括:對台灣示範作用有變;高度自治的解釋有變;香港越來越政治化;政治結構以及民主進程有變。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慶,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慶典活動,主持新一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職典禮。據悉,習近平將在六月底過道深圳視察前海開發區,然後訪問香港。這是習近平2012年中共十八大當選總書記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後首次到訪香港。
對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的成就,習近平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在中南海瀛台會見新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二十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憲法和《基本法》規定的特別行政區制度有效運行,香港保持繁榮穩定,國際社會給予高度評價。與此同時,作為一項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也需要不斷探索前進。
回歸前,台灣準備了撤離方案
二十年前,香港回歸前夕,台灣擔心駐港機構難以為繼,準備了撤離的A方案,但最終沒有用上。
來自台灣的香江論壇主席江素惠,在香港生活、工作超過了二十年,見證了香港回歸的風風雨雨。在《超訊》舉辦的“香港實踐一國兩制二十年研討會”上表示,二十年前,她是台灣駐港光華文化中心的主任。當時香港的台灣人和台灣駐港機構代表都相當擔心,“國共有爭鬥的歷史,台灣人第一個想到的是香港回歸後,我們會不會被趕走?!然後就是,這個政府、駐港組織還可以繼續運作下去嗎?如果不能運作下去,我們就必須撤退!”
於是,台灣設定了A方案,準備在九七回歸後形勢不對就撤往新加坡。同時,光華文化中心內有一千多冊台灣中華民國標識的書籍,擔心回歸後會遭殃被消毀。但二十年來相安無事。一切都沒變!
不過,江素惠遺憾的就是,二十年前,每當“雙十節”時,香港滿街可以看到的青天白滿地紅的台灣旗幟看不到了,台灣駐港機構也不能舉辦露天的公開大型活動,這些變化又令人唏噓!
有欣慰有遺憾,可能是生活在世界上從來沒有的“一國兩制”中的香港居民都有的感受。
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古時候,二十歲的男子稱弱冠,這時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香港實踐“一國兩制”剛剛開始成年,取得的成就可喜可賀,但還“弱”,還在實踐,需要共同呵護。
實踐“一國兩制”成果的試金石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脫離殖民統治,主權回歸實踐“一國兩制”二十年。一個國家實行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創舉,為保證香港的繼續繁榮穩定,即使回歸中國,仍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並保證香港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這是香港回歸的“初心”,也是回歸以後的“正果”。
如今,二十年過去,如何看待香港實踐“一國兩制”取得的成效,社會固然說法各一,甚至也有諸多不滿的。但維護香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不變,成為實踐“一國兩制”,變與不變檢驗成果的試金石。
日前《超訊》國際傳媒邀得香港部分專家學者,舉辦香港實踐“一國兩制”二十年研討會,暢談“不變”與“變”之中的成功與經驗。這些專家學者以及區議員來自各社會層面,包括前政府官員、發展局政治助理何建宗;建制及泛民區議員洪錦鉉、徐遠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香港新聞聯副主席郭一鳴;香江論壇主席江素惠;城市大學法學教授顧敏康,以及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吳木鑾等社會各界部分知名人士,表達了對香港二十年來變遷的看法。
中國改革開放的設計師鄧小平為香港回歸設計了獨到的“一國兩制”,主旨是香港實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雖然二十年來風風雨雨,但經驗和成就值得總結,同時也為“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未來三十年發展鋪設平坦之路。
研討會的與會者認為,二十年的發展,香港還是香港。如果香港流淌著資本主義的基因沒有變,中央實踐“一國兩制”的決心沒有變,香港人保持香港精神的期望沒有變,香港還會是那個朝氣蓬勃的香港。
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由低位回升
今天的香港依然繁榮,仍然實行的是與中國內地完全不同的資本主義制度,仍然保持著“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去年12月22日發布的有關“一國兩制”調查,目前香港人對“一國兩制”有信心的為47%,已從2014年9月佔領時期的32%的低位回升。
但也有人說,二十年的實踐,香港變了,變成內地化,沒有落實高度自治;香港佔中患害的種種亂局;遲遲實現不了的“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二十年發展,香港肯定有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這些變化是“一國兩制”發展中的促進因素,還是阻礙因素?或者還是實踐中必然的過程?這些變化是否影響到“一國兩制”的實踐?
二十年實踐的“一國兩制”的成果,具體的檢驗標準可以按照鄧小平的講話來進行對照,鄧小平說:“中國政府為解決香港問題所採取的立場、方針、政策是堅定不移的。我們多次講過,我國政府在1997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後,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國際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變,香港可以繼續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和發展經濟關係。我們還多次講過,北京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這也是不會改變的。我們派軍隊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幹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對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變,我們說這個話是算數的。”
不過,以哲學的觀點,世界上任何事務,變才是絕對的,不變則是相對的。以當年鄧小平所言,香港實現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舞照跳,馬照跑。但香港回歸沒有多久,香港馬還是在跑,舞卻跳不起來了。作為香港跳舞場標桿的“大富豪”、“中國城”夜總會,一家關門,另一家遷往澳門。因為,內地跳舞比香港要精彩很多。
二十年發展,“五不變”是主旋律
歸納二十年香港走過的路,至少可以從五個方面的“不變”與“變”中,看香港“一國兩制”實踐中的成功與經驗。
1.北京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決心二十年來沒有變。
儘管近年香港因政改方向不明,政改受阻礙造成社會分裂而引發了對“一國兩制”的質疑聲,無論在內地的一些學者圈,還是在香港的媒體上,都出現香港不如廢棄“一國兩制”,實行一國一制的雜音。還有的認為“如果‘兩制’威脅到‘一國’,那麼‘兩制’就沒必要繼續安排。”但相信,中央有信心,“兩制”不會威脅到“一國”。中央也從來沒有放棄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這是戰略更是國策。
近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各種場合強調“一國兩制”。2015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分別聽取梁振英述職。習近平強調,中央對貫徹“一國兩制”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但同時要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2016年底,全國政協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新年茶話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茶話會上發表講話。他再次強調,2017年要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要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不懈努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瀛台會見了新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肯定二十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同時表示,“中央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將全力支持你和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
2.香港人對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追求沒有變
《基本法》規定,香港在回歸後五十年內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五十年中,香港要保持其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原有特徵。香港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徵是什麼?香港有媒體的文章加以闡述,它認為:香港的生活方式,內容相當豐富而複雜,最主要的是“生活上的自由”。所謂“生活上自由”,就是衣食住行的自由、工作就業的自由、商業貿易的自由、享受發展的自由,此外還有言論出版的自由、組團結社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個人愛好的自由、戀愛婚姻的自由、通信往來的自由、學術爭論的自由、遊行示威的自由、參與政治的自由、出國旅行的自由,等等。“香港大多數居民的意願是什麼?經過各種各樣途徑,這種意願已相當明確地反映出來,那就是:在今後相當的時期內,保持目前的生活方式”。
可以這樣說,香港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活上高度自由的方式。在香港自由黨黨綱中就寫著這麼一段話:“香港市民一向習慣自由的生活方式。我們堅信,唯有充份保障個人自由,才能維繫本港的繁榮安定;亦只有這樣,才可以進一步保障我們和下一代,得以繼續享有自由的生活方式。”這種追求,二十年沒變!
現在,香港人正熱切追求民主,這也是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新任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有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及港人熱切追求進一步民主,亦反映市民對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