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歐亞標準和金融體系。舒瓦洛夫提出,歐亞地區不應總盯著西方的標準,也應成為標準的制定者。“歐亞地區據此可以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心,隨後會產生新的規則,絲毫不會遜於經合組織標準。”(22)西方動輒對“不聽話”國家進行制裁,歐亞國家對過於依賴西方體系,特別是金融、貨幣支付體系感到擔憂,因此期望構建本地區的經濟和金融支付體系。深受西方制裁之害的俄羅斯對此願望最為強烈。
建立相互尊重的國際關係。雖然俄羅斯官方將大歐亞夥伴關係定性為經濟合作倡議,但其設計者認為,它應該有地緣政治內涵。2016年10月,在瓦爾代俱樂部發言中,卡拉甘諾夫指出,俄中提出建立大歐亞共同體的主張,其目的之一就是“建立一種免於殘酷的意識形態、軍事政治競爭的正常的國際關係”。(23)卡拉甘諾夫在《從東到西,或者大歐亞》一文中提出,大歐亞夥伴關係應有自己的政治標誌,明確提出政治原則,如無條件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條件尊重政治多元化;每個國家和人民都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自身發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權利;宗教信仰自由;文化多元等。“雖然這些原則並不新鮮,但它們符合常理,符合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社會組織憲章的精神。”(24)這表明,大歐亞夥伴關係在設計之初,不僅僅是經濟機制,還是凝聚地區國家政治共識、協調大國利益的舞台。
俄羅斯應發揮獨特橋梁和安保作用。俄羅斯長於軍事安全,其短板是經濟。在大歐亞夥伴關係構建中,俄羅斯精英提出俄應發揮獨特的地理區位和安全方面優勢,充當東西方的橋梁,發揮保護傘作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恩津提出,俄羅斯可幫助歐亞地區構建安全系統,並充當擔保人。“在軟安全方面,可協助打擊毒品走私和有組織犯罪,打擊非法移民、反洗錢;在硬安全方面,可防止外部勢力武力顛覆政權;打擊恐怖主義等。”(25)卡拉甘諾夫提出,俄羅斯位於蒸蒸日上的亞洲與富庶的歐洲之間,應充分利用這種樞紐地位,不僅在物流方面,還要在工業、技術、文化交流方面起到橋梁作用。俄羅斯最理想的地位是“在‘大歐亞共同體’及地區經濟、物流和軍事政治一體化中發揮核心作用,並提供地區和平與軍事政治穩定的保障”。(26)
三、大歐亞夥伴關係與“一帶一路”
大歐亞夥伴關係客觀上會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制衡”或“稀釋”,但二者並無根本性分歧。俄羅斯需要的不是“制衡”,而是在“一帶一路”風生水起的背景下有與中國平起平坐的抓手。
(一)難以產生“制衡”效果
大歐亞夥伴關係與“一帶一路”的“經營範圍”類似,因此,理論上大歐亞夥伴關係可以覆蓋“一帶一路”。“一帶一路”主要聚焦經貿和人文兩大領域,而大歐亞夥伴關係範圍更寬,可涉及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各個方面,不論從地理範圍還是從內容上,其都可以“罩住”絲綢之路經濟帶。但從實際看,大歐亞夥伴關係難以對“一帶一路”產生“覆蓋”效果。
缺乏實質性內容,且無“稀釋”動機。在俄羅斯人的理解中,歐亞是指原蘇聯空間,如超出該範圍則會以“大歐亞”表述以示區別。當前,俄羅斯只是表達了大歐亞夥伴關係的想法,沒有提出落實措施和路線圖,甚至名稱還未最終確定。在中俄聯合聲明中,提到的是“歐亞全面夥伴關係”,而俄羅斯學者迄今在多數場合仍使用更簡潔的“大歐亞”。大歐亞夥伴關係一定程度上有防止中國主導歐亞的想法,但不過是欲將中國納入有多個大國共治的地區框架之中,同時也希望將大歐亞地區各種一體化機制進行整合,避免相互衝突,並無專門針對“一帶一路”的動機。
俄羅斯經濟尚未走出危機,無資金支撐。任何經濟倡議,如果沒有資本支撐,都會是無源之水。2015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下滑3.7%,2016年將下滑0.5%~0.6%。(27)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認為,俄羅斯的內外環境仍很嚴峻,“三年內俄經濟難有實質性改變”。(28)雖然俄羅斯政府對本國經濟存在的問題非常清楚,但多年來似乎並未找到建設“新經濟”的路徑。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發展銀行實力較弱,註冊資金只有70億美元(29),由於受到西方制裁,其杠杆撬動能力更弱。因俄羅斯經濟向心力不足,獨聯體國家並不認可俄發展模式,甚至對俄科技能力也有懷疑。這導致俄羅斯聚攏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困難不小,往往需要先許以厚利,方能換其“入盟”。鑒於此,大歐亞夥伴關係倡議的吸引力尚有待觀察。
地緣政治色彩較重,容易引起顧慮。雖然俄羅斯政府稱大歐亞夥伴關係是經濟合作,但從學者分析來看,它還具有地緣政治功能。這就背離了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希望以此撬動與外部世界合作,特別是發展與歐盟經濟合作的想法。由於大歐亞夥伴關係內容尚不清晰,多數國家,包括俄羅斯的准盟友,對大歐亞夥伴關係都沒有明確表態。烏克蘭危機,特別是俄羅斯提出的保護俄僑民在烏克蘭的利益等,已經使歐亞地區國家對俄羅斯產生疑慮,這些國家對內容模糊的大歐亞夥伴關係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