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如果時間能倒流回2016年1月30日,ofo創始人戴威可能會選擇不與朱嘯虎見面。
當時他並不知道,朱嘯虎領銜的金沙江投資是近年共享經濟最大的鼓風機,餓了麼、滴滴等明星項目均被他收入囊中。從國貿三期的大樓里一出來,戴威就用手機搜“朱嘯虎”,搜完後他立馬衝上56樓,接受了金沙江1000萬元的投資。
那一天是ofo的歷史性轉折點,或許也是為今天危機四起而埋下的地雷。在獲得朱嘯虎的加持後,ofo又迎來了滴滴的入局,可謂是順風順水。彼時滴滴已然是國內最具權勢的出行巨頭,經過兩次大規模的合併,滴滴成為首個聚集BAT等明星股東的初創企業,滴滴在騰訊和阿里之間左右逢源,享盡資本和流量的紅利。
然而戴威未能得到像滴滴創始人程維這樣的好運氣。滴滴開始從資本到管理層多方面逐漸向ofo滲透。
“我們非常感謝資本,因為資本助力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面對投資者迫切套現的催促,戴威希望安撫他們的焦慮情緒,但擺在他面前的幾乎只有合併這一條路。
戴威一直相信,ofo有機會成為另一個滴滴,但後來共享單車這個故事卻徹底變成了資本的遊戲:一次次刷新行業紀錄的融資金額,讓外界眼花繚亂的話語權博弈,以及宏大的物聯網願景,幾乎讓所有人都忘記了摩拜創始人胡煒瑋和ofo創始人戴威的初心—讓自行車回歸城市。
如今在ofo和摩拜的對外宣傳中,很難再看到這樣充滿理想主義的表述,因為在強大的資本意志面前,創始人基本別無他選。
從蜜月期到同床異夢
僅從資本層面而言,滴滴對ofo的重視程度遠超其自身的國際化布局。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ofo已進行的至少8輪融資中,滴滴參與了其中4輪融資,並在去年4月正式將ofo接入到App中,用戶可直接在滴滴客戶端使用ofo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