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出台政策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地交通部門也表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
共享電單車一出生就被外界認為“有共享單車的夢,沒有共享單車的命”,把目標定在解決“最後3-10公里”出行難題,注定了其將生存在共享單車和網約車的夾縫中。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共享電單車的產品屬性十分尷尬,若要解決最後一裡路可以選擇共享單車,若需遠途出行可以使用網約車。
“滴滴入局共享電單車,或將稀釋少量共享單車及網約車的份額,意義不大。”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滴滴此舉更多出於完善出行閉環的考慮,以及應對共享單車兩大頭部玩家對於此領域的布局。
滴滴撒網:完善出行生態閉環
2017年12月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曾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滴滴對於共享汽車也有想法。
在程維看來,新能源汽車購買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家庭購買的性價比並不高,汽車共享將是一個趨勢。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滴滴方面表示,將加大在AI人才貯備以及交通服務,技術上的投入規模。將持續提速智能駕駛與智慧交通的能力建設,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服務體系;以引領全球汽車與交通產業的變革,助力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此輪融資是此前滴滴新能源布局的後續進展。2017年11月初,程維在聯合國總部透露,已攜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GEIDCO)合資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構建充換電體系、儲電、電池再利用等新能源汽車配套支持服務產業,提供新能源汽車服務。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