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學者帶動理性討論 攜手共圓安居夢
http://www.CRNTT.com   2018-11-08 09:49:38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明日大嶼”在社會上產生諸多爭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些立場先行及情緒化的口號和煽動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產生了極大的誤導作用。38位經濟學教授及學者的聯署聲明,不僅科學分析說明了“明日大嶼”是成本效益的上佳選擇,更重要的是帶動了社會的理性討論。香港不僅樓價貴絕全球,而且人均居住面積屬於最落後之列,完全不可接受。為了香港的福祉,為了下一代的安居,社會各界應該理性討論支持“明日大嶼”。

  立法會就施政報告致謝議案進行辯論,7名反對派議員提出修正案,繼續以“倒錢入海”、“耗盡儲備”、“大白象工程”等論調大肆污名化“明日大嶼”計劃,誤導市民。學者聯署開宗明義指出:自“明日大嶼”出台以來,社會議論有不少是立場先行及情緒化的口號,甚至流於煽動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我們不得不站出來,說明“明日大嶼”不但是可負擔的方案,更加是上佳的投資。

  絕非“倒錢入海”而是上佳投資

  學者的聯署聲明以翔實數據和嚴密思維,從政府財力、地理、住屋、商業發展、社會效益五方面剖析人工島方案,以淺顯易明的分析闡述“明日大嶼”既不是“倒錢入海”,也不會“耗盡儲備”,而是上佳的投資:

  第一,人工島單憑賣地已可回本,而且工程可攤分二三十年進行,對特區政府的財力而言“綽綽有餘”;第二,人工島位置適中,鄰近港島市區和大嶼山港珠澳大橋,這比發展新界土地在交通基建上的效益更高;第三,人工島可建最多40萬個住宅單位,可大舉回應市民的住屋需要;第四,據發展局與規劃署早年估算,香港商業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至2041年短缺情況料暴增至1,141萬平方呎,人工島為長遠解決香港商業發展樽頸提供了契機;第五,人工島可創造34萬個職位,還有康樂丶運動丶醫療等社區設施,社會效益不容忽視。

  事實上,據學者非常保守的估計,單計人工島2個發展階段的商業土地和私樓地價收入,便高達8,400億元。這還未計算喜靈洲填海的商業用地的賣地收入,以及島上衍生的各種稅收及經濟收益,人工島計劃的財政收入,肯定十分可觀。應該看到的是,香港能夠在不斷增加社會福利投入的同時,一直維持低稅制政策,賣地收入功不可沒。數據顯示,2017至18年度,香港的賣地收入高達1,636億元,佔政府收入比重26.7%;此前的2012至17年度這5年間,每年賣地收入也在600億元以上。根據聯署學者的估算,“明日大嶼”持續造地賣地,帶來龐大收益,足可繼續支持低稅制和基層市民各種惠民措施,惠及香港社會各階層人士。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狹小不可接受

  房屋問題是香港深層次矛盾之一。美國顧問公司Demographia今年公佈的《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香港連續8年登上全球最難負擔樓價城市之首。香港目前有21萬個“劏房戶”,26萬個申請者正輪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長達5.3年;近日新一期居屋認購者超標近60倍。

  還有一個數字沒有引起香港社會應有的重視:香港現在的人均居住面積僅170平方呎,遠較新加坡的270平方呎為低,屬於最落後之列,完全不可接受。據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宋恩榮測算,就算未來20年至30年有多4,000至5,000公頃土地,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也只增至210至220平方呎,仍處於低水平。

  比香港面積還要小的新加坡,獨立時領土581平方公里,現今靠填海已擴增為714平方公里。填海造地作為換取大片發展空間的方法,令新加坡享有更舒適的居住環境,其成功的房屋發展政策,就是依靠填海而來。“明日大嶼”為大幅改善港人平均居住空間和生活質素提供了可能性,讓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看到了安居的希望,值得大力支持。

  民粹政治操作窒礙社會發展

  38位學者以數字和專業角度剖析“明日大嶼”計劃,既有力反駁了坊間種種泛政治化的誤導言論,又帶動香港社會理性討論,有利釐清誤解,阻止反對派以民粹政治操作來窒礙社會長遠發展。

  香港社會各界應以客觀務實的態度討論“明日大嶼”規劃,努力推進長遠房屋供應目標逐步達成,攜手共築安居夢。

  (來源:文匯報,作者姚志勝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