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以綜合測量月球表面中子和其他粒子的輻射環境,為未來載人登月航天員面臨的危險進行前期評估,提供相應輻射防護的依據。”中德載荷項目中方首席專家張珅毅說。
在空間粒子輻射探測領域,基爾大學地外物理係擁有歐洲頂尖的研發力量。羅伯特教授的團隊曾成功研製了STEREO衛星、“好奇”號火星探測器、Solar Orbiter太陽探測衛星等著名項目的粒子輻射探測載荷。
2015年夏天,羅伯特收到德國一家空間技術公司的消息:中國有一個空間項目在遴選國際載荷。於是他提交了申請。
幾個月之後,他的載荷從9個國家近2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這時他才知道自己將參與的項目叫嫦娥四號。
羅伯特做的第一件事,是上網搜索“嫦娥”的意思。如今,他對有關嫦娥、玉兔、鵲橋的中國神話故事如數家珍。
“德國媒體曾在報道里寫道‘Chang'E vs Change(嫦娥與改變)’,這是個文字遊戲,但合作的確改變了很多事情。”羅伯特感慨。
他護照上的中國簽證迅速多起來,前後兩本護照上,一共有13個赴華簽證,起初是單次簽證,之後又變成多次簽證——合作事務愈發繁忙了。
羅伯特已記不清自己去過多少次中國,但他記住了“柏林”的中文怎麼寫,因為每次入境中國時,都需要在表格里填寫簽證發放地。
去年12月,是他最近一次前往中國。當時他剛從一場重病中恢復,卻不顧醫生的忠告進行了這次長途旅行,因為他要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見證嫦娥四號發射升空。
儘管羅伯特已是從事空間科技工作超過20年的著名學者,但這也才是他第二次現場觀看火箭發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