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前景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9-04-08 00:11:01


凌友詩
 
  凌友詩:僅靠經濟融合無法實現真正的認同

  因為我是讀政治哲學的,所以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畫出一個不同的圖景。從我的角度來看,國家希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事實上香港可不可能?我覺得現在實際上是有很大的難度。

  因為回歸20年,教育已經把年輕人的人格都搞壞了,把知識結構也搞壞了,因為每一個科目都通識化,再也不以科為單位,每一個學科的知識不成體系。事實上這個問題在數理化生物方面都很嚴重,一些學生理科的基礎科目底子非常薄弱,現在上了大學還要給他們補習,甚至這些pure science沒有人選。正如我去日本參觀的時候,他們的小學中學全部都有金工室、木工室,是他們咬著工業的基礎不放,我們別說香港,現在內地都沒有。當然因為有內地過去30年理科非常扎實的基礎,才有今天我們的科技成就。而香港現在的教育把知識結構變得淺薄了,這是整個香港的一種下滑。

  再加上第二點,回歸以後那種政治反對,不是一般的民主黨共和黨爭執政權,而是國家認同的問題,就像台灣一樣。所以我認為,說香港台灣化不為過。你看台灣現在那種反智、不理性,香港跟台灣是很像的。現在台灣有什麼競爭力?不僅是人才流動上不跟大陸合作的問題,而是整個地區的下滑、平庸、內縮、排外。現在香港就是這樣子。香港的排外嚴重到什麼程度呢?甚至是內地來的、台灣來的教授專家,都要受到本地的排斥。城大的圖書館館長景祥祜,他是電子書專家,做兩岸三地,包括全球的電子書聯網,是極少見的專家,因被排斥現在不能在崗位上工作。從這些例子上來看,無論什麼“一帶一路”、“大灣區”、“並船出海”等等,香港整個氛圍是不好的,能力是不足的。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我提幾個意見。我覺得要分“兩步走”,不要那麼著急地要求香港做一個很大的轉移。內地專家的思維是氣吞山河,可是香港的實際情況,他們的小確幸,他們的平庸排外,和內地完全是兩種語境。所以,我認為不要那麼快地想把香港在空間上移動或是促進這種流動,而是相反的,內地多利用香港的產業優勢,多在香港設公司,還有內地已經在香港設公司的企業,要多請香港人。我聽說一些內地企業,比如華潤,他們請manager,香港人大概衹錄取1/10,就是說香港畢業的精英根本上不去,很多上去的都是從美國歐洲留學回來的內地人。我覺得要先讓香港人進入中資公司,給他們晉升的機會,讓他們在不離開香港的情況下,他們的事業、他們的人生各方面和大陸有更多的接觸。在這樣的情形下,可能慢慢能夠融化這個冰山。雖然很慢,但整體的想法不是香港向內地流動,而是內地向香港流動。是否可行,還需要規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