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按既有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普通投資者在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間究竟怎麼選?
隨著資管新規延期,擁有近100萬億元資產管理規模的大資產管理行業將迎來新的變數,尤其對於曾坐享剛性兌付“溫床”的銀行理財產品而言,新規延期帶來的利好,無疑為其在與公募基金的比拼中贏得時間。
保本理財再賣1年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顯示,截至5月末,資管產品直接匯總的資產總量為90.1萬億元,比今年初增加4萬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合計占比較高,是投資者關注度最高的兩類資管產品。
具體來看,資管新規延期對公募基金影響不大。證監會發布信息顯示,分級基金、理財債基等產品在今年年底將通過不同方式實現轉型或清盤,告別投資者。
對於銀行理財而言,延期無疑贏得了寶貴“喘息”時間。按照既定規則,今年本應是銀行發售保本理財產品最後一年,今後將打破剛性兌付,向淨值化轉型。但是,在資管新規延期後的1年內,銀行理財理論上仍可在2021年繼續保留部分保本理財等傳統理財產品。在貨幣基金收益“破2”,無風險收益率整體走低背景下,這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統計顯示,截至7月末,國內存續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為48503只,其中淨值型產品占比僅為24.91%,產品整改進度較緩慢,在年底能夠實現全面淨值化的可能性較小。截至7月末,146家銀行的存續理財產品均沒有淨值化轉型,主要集中在中小農商行和城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