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彝族年的時候,家禽家畜更多,就像動物園一樣。”從剛開始來的不習慣,到現在產生親切感,火車司機陳偉已經在5633/34次“小慢車”上度過了八個年頭。除了能聽到充滿生活氣息的聲音,他還能看到隨四季更替的五彩斑斕色——春季,紅彤彤的櫻桃是彝族老鄉捧在手裡的“明星產品”;初夏,是蕨菜、青崗藤、蒲公英收獲的季節,車內藥香悠悠;8月,紅皮馬鈴薯帶著泥土芬芳;10月,深紅色的大涼山蘋果令人沉醉……
陳偉告訴記者,每周一三五是當地的趕集日,不少鐵路沿線的居民都會搭上“小慢車”,去臨近的集市採購商品,販賣土特產。幾元的車費,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在喜德、冕寧等地下車,把農產品賣給當地商販,再乘坐當天的列車返回——這是不少村民的生活。有時在火車上看到心儀的商品,也會直接在車上做起買賣。
逢站就停的“慢火車”,成了山區人民趕集的“公交車”,也讓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不再遙遠。“坐火車比坐汽車便宜多了,節省下來的錢能讓孩子們多買一支筆、一本書,也離夢想更近一步。”更讓陳偉高興的是,曾經很多孩子住在山上,兩三公里的直線距離,走山路的話要花上一整個早上,而近年來的易地扶貧搬遷,幫助不少家庭從山上搬到了山腳下,孩子們趕火車更方便了,再也不用長期寄宿在學校裡。
在搭乘“小慢車”的乘客中,九成是彝族老鄉。為了讓他們的出行更便捷,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增加了車廂內的彝族文化元素,列車廣播用雙語播報,並為途經彝族聚居地的列車專門安排一名彝族列車員。駕駛火車8年多來,陳偉見證了彝族老鄉們的變化:“老鄉們現在變‘潮’了,年輕人衣著鮮亮,車廂裡大家都用手機發微信、刷微博、刷抖音。”
從1970年至今,無數人搭乘“小慢車”去讀書、趕集、打工、嫁娶……半個世紀,“小慢車”成了彝族老鄉們心中的鄉愁印記,成了他們改變命運的“夢想車”、美好生活的“致富車”、開進心窩的“連心車”。
81對“慢火車”途經104個國家級貧困縣市 票價多年不變
像5633/34次這樣的“慢火車”,全國共有81對。作為助力精准扶貧、完善區域交通方式、服務百姓出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慢火車”在崇山峻嶺間已經穿梭了幾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