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鐵網“八縱八橫”不斷加密成型,“兩小時經濟圈”“半小時生活圈”走進百姓生活的時代,“慢火車”是不是該“下崗”了?
當然不是。快,可快出新時代的中國速度;慢,則慢出暖民心的人情味道。持續開行的81對公益“慢火車”,踐行的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
在高鐵時代,黨中央從未忘記貧困山區群眾的出行需求。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14個集中連片特困等老少邊貧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3.3萬億元,占鐵路基建投資總額的78%。“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立下軍令狀、責任書,全國累計選派300多萬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參加駐村幫扶,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分類施策要求,把精准扶貧舉措落到實處。“四好農村路”延伸至祖國的山川角落,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慢火車”也在不斷升級換代。不少班次延長了區段,列車服務緊扣短途旅客實際需求,增加了空調,更加注重服務細節。此外,貧困地區幫扶企業生產的農特產品也開始走進車廂,擴大宣傳面,拓寬銷售渠道,助力老百姓致富增收。
在大涼山,它是與外界聯繫的紐帶;在秦嶺山區,它是上學的校車;在東北百里無人的林區,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哐當哐當……”81對“慢火車”,正滿載著民生溫度和人民情懷穿山越嶺,奏響鄉村振興的美妙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