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念是要培養一個快樂的孩子嗎?”聽到這個問題,徐方忠就“佛系”表明了態度:“我沒有給自己定培養的目標,也沒怎麼去設想過孩子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是臨床心理科主任,也是一位23歲女孩的父親。
這對父女的關係挺叫人羨慕:女兒的朋友圈不上鎖,還常喜歡在一家三口的群裡秀美食美景。小姑娘從小學開始的好友,老爸幾乎都見過。
不過,徐方忠又要“澄清”了:“她也不是什麼都和我說的。人總有秘密,只要她分享自己願意說的就好了。”父女之間既親近,又有一條界限。女兒小時候寫的日記、電腦上登錄的QQ,爸爸是絕對不會動的。
最讓家長抓狂的成績嘛,也是女兒自己的事,徐方忠覺著“跟得上同學就行了”。不管是小學還是高三,培訓班是沒必要的:“除非是她自己感興趣的,不然我是覺著不需要報的。”
帶娃居然能如此輕鬆?
其秘訣在於:相信孩子。“只要孩子有了基本是非觀,不因為父母太過施壓而逆反,其實沒什麼可擔心的。”
心理學的知識,讓徐方忠相信得很有底氣:“我們都很清楚孩子到了哪個年齡段,什麼能力會發展。從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一點點獨立了。”
就算在最讓人頭疼的青春期,全家也沒怎麼煎熬,這也是因為父母不做女兒的對立面,孩子自然也就沒什麼可逆反的了。“青春期叛逆,往往是因為孩子的能力發展了,想要自主做決定。如果家長還是不放手,矛盾就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