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越靠越近,臉上也出現了笑容。就像那些回憶起孩子誕生時的父母一樣,不安漸漸淡去。
這樣的回憶,記錄著最初的、緊密的愛意。而後,親子的羈絆越來越深,關係也更複雜了。現在,張瀅和孩子的關係有三層:“我們是親人、夥伴,也有契約關係。”
張瀅一家也會為作業頭疼,契約關係正是緩和的方法。
“我就在這盯著你寫,看你還會不會寫錯!”同一個字,孩子已經連續寫錯了好幾次了。家人看不下去了,站在旁邊。這一盯,孩子緊張得更不會寫了。
一場家庭戰爭就要爆發,張瀅趕緊把兒子“拎”到了房間裡:“我來管。”
“落到我手裡,算便宜你了。”張瀅立了個規矩,“一頁紙裡若寫錯超過五次,多一次就要被罰一次了。”
雖然氣勢很足,張瀅罰起來卻很手軟:只輕輕打一下手掌。
契約定好,罰起來有道理,也有節制。這樣做,也是因為他在接診時常發現:有時不是孩子病了,是家長病了,情緒發洩到了孩子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