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女兒在讀高中時,也有過略微冒險的舉動:趁著假期,和兩個朋友一塊去日韓玩一圈。計劃剛出來時,徐方忠還頗有點擔心。
簽證、機票、路線……三個小姑娘全自己作主搞定。等到了目的地,住進房間,匯報照片倒是被主動傳了回來。
親子關係的玄妙之處似乎就在於此:拉緊反而可能推遠,放手卻又能親近。
▼劉蘭英:我的挫折教育,不是主動讓孩子受挫
中西醫協同抑鬱專科主任劉蘭英自帶一股讓人快樂的氣息:眉飛色舞,不吝露出漂亮的笑容。
即便是說著“急死了”“很擔心”的回憶,劉蘭英也語氣輕鬆地帶過:“天塌下來也不怕,要自信。”
如何讓孩子快樂?這其中,正有她擅長的抗挫能力培養。“我們家孩子受到的是挫折教育。他現在被老師批評了也不太會難過,我都有點擔心是不是之前的挫折教育太多了。”兒子小時走路被桌腳絆倒了,她不是指著桌子腿罵“壞桌角”這一派的,而是說:“這是因為你沒有注意到桌角,下次要注意點,就不會摔著了。”
“做錯了事受了傷,盡量學著找到原因,解決它。”兒子就這麼長大,上了小學,漸漸成為一個皮實的娃。
在吳山廣場,兒子和阿姨走散了,家人四處尋找時,接到了兒子在鄰居家打來的電話,並不驚慌,還說著:“媽媽,我不小心把阿姨弄丟了。”
這個假期,他跟著媽媽一塊做問卷調查。壓歲錢抽出來一部分買小禮物,他在路上熱情地發問卷,填一份便送一份禮物,毫不怕生。目前對他來說,被拒絕可不算件多糟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