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日本野生動物泛濫成災 只能捕食?
http://www.CRNTT.com   2021-03-13 10:53:57


 

  葡萄牙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Luís Fróis)1585年寫的《日歐比較文化》中這樣記載道:

  “歐洲人喜歡吃母雞、鵪鶉、餡餅,而日本人喜歡吃野狗、鶴、猴子、貓和生海藻。”“歐洲人不吃狗但吃牛,而日本人不吃牛但把吃狗作為一種食療。”•Luís Fróis雕像法國傳教士讓·克拉塞(Jean Crasset)在百年後的1689年出版的《日本教會史》中則記載道:“日本人厭惡牛、豬、羊的肉,就像西方人厭惡馬肉一樣。他們不喝牛奶。他們食用狩獵獲得的野生動物肉,但不吃牲畜的肉”。

  到了江戶時期(1603~1868),上流階級仍然遵守忌食肉類(不包括“魚”)的原則,但對於中下層民眾,尤其是居住在遠離海岸線地區的人而言,野生動物也還是不可或缺的動物蛋白來源。

  在江戶晚期出版的《嬉游笑覽》中曾記載道,1680年前後東京四穀地區有了一個賣野肉的市場。1718年,在東京兩國地區,還有一家名為“豐田屋”的肉店開張營業。

  19世紀寺門靜玄所著的《江戶繁昌記》中,曾記載了一起大名的隊列在途徑東京麹町的一家販賣著野豬、鹿、狐狸、兔、水獺、狼、熊、羚羊等的野肉店(百獸屋)時,表示出非常厭惡的場景。

  總體而言,20世紀之前的日本社會裡有著明晰的食材序列:腿越多動物地位就越低,魚>鳥>哺乳動物。

  同是哺乳動物,狩獵獲取的是好肉,宰殺的牲畜肉是不好的。

  像屠宰和制革這些行當,在江戶時代是屬於社會最底層的賤民----“穢多”,這些人多住在與外界有明顯隔離的村落,直到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這些“部落民”們都還在遭受著嚴重的社會歧視。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學習西方的飲食習慣,但飲食文化的變更需要漫長的過程,直到2010年,畜禽肉的人均消費總量才首次超過海產品,成為日本人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

  不過,今天日本興起的“野味熱”,也並非是要復興傳統的野味文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