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微博做美妝博主的桃桃(化名)透露,廣告品牌方在衡量博主商業價值時,首先參考的就是粉絲量。如果粉絲量不達標,品牌方根本不會考慮投放廣告。
桃桃認為,粉絲量更像是一張“入場券”,但是真正決定博主商業價值的還是其生產的內容質量和“活粉”的購買力。
對於廣告投放者而言,買賣粉絲的後果之一就是導致數據失真。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負責推廣工作的喬伊(化名)進入廣告行業已經四年,她親眼見證了網紅粉絲量的持續攀升,也見證了粉絲的“貶值”。
“幾年前,一個網紅如果能有200萬粉絲,報價能達到十幾萬元。但是近幾年,買粉絲成了業內心知肚明的操作,只有粉絲數量這個數據,已經不能完全證明網紅的影響力。”喬伊說,由於粉絲參與度等指標會因為虛假粉絲的出現而失真,商家無法評估內容的實際效果。
“粉絲買賣”陷阱重重
亟須加強綜合整治
如果說,“粉絲買賣”上游的操作者們是隱蔽在角落中,為下游的買賣提供技術便利,那游走在下游的賬號商和代理商則直接與用戶對接,為用戶設置了一個個的流量陷阱。
|